文瑜:國家教育改革不被既得利益左右
近年來,我國人口形勢發生新變化,生育率逐年走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已經處於較低水平。當前,導致低生育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個人家庭生育、養育和教育子女的成本過高,使許多父母的生育意願不能轉化為實際的生育行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生優育成為社會共識。人們想的不是把孩子生下來就成,而是能供多好就供多好,高預期意味著高成本。而養育成本的快速提高是當下人口生育面臨的主要矛盾,經濟負擔、子女照料、女性對職業發展的擔憂等都成為「不願生」「不敢生」等制約生育的主要因素。
育齡人群的經濟壓力,突出體現在「三育」負擔上。生育負擔主要是生孩子的成本,生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養育負擔因家庭而異,是家庭經濟條件和父母育兒期望的具體體現;教育負擔最為沉重,課外輔導、擇校費用、學區房等一系列相關成本均與之相關。此外,經濟顧慮還體現在就業的穩定性和住房的安全感上,安居樂業才有可能放心生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日前發佈,作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決策,並從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三個方面,提出了10條配套支持措施。各有關部門紛紛行動起來。如四川的攀枝花出台新政,尤其在「養」的方面,對按政策生育第二個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歲。至此攀枝花成為全國首個發放育兒補貼金的城市。
在「教」方面,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意見》提出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等。
毋庸置疑,降低教育成本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便是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意見》的出台對於實現《決定》的主要目標而言,是必要的補充。《意見》就指出,「雙減」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旨在明顯提升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
雖然此次《雙減意見》中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部分對業界造成巨大的打擊。其中,禁止上市集資與改為非營利機構意味著它們將來即使能夠生存,也定會受到嚴格的利潤管制,對業界而言是屬於相當嚴格的要求。自上週末消息一出,教育版塊的股票出現史無前例的下跌,部分股價只餘下下跌前的兩、三成,更因此波及到投資到這些機構的其他公司,連鎖地引發了全體股市下跌。
校外學科培訓為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是近些年很影響生育的一個重要原因,出生率下降將會成為經濟衰退的長期和慢性問題。但對教育機構的規管所影響的大體只是這個行業與投資到這個行業上的既得利益者。在衝量兩者重要性後,自然是改革教育更為重要。這次相關的決定也反映了,我國在考慮政策之時,以社會整體利益為重,不會因既得利益者所影響而放棄改革。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