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伯恩斯的使命

2021-08-23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8-23 at 10.19.51.jpeg

拜登提名資深外交官、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伯恩斯(Nicholas Burns)爲美國下任駐華大使。

民主黨是現在美國參議院的多數黨。

伯恩斯經過外交歷練,認爲美中較量是「民主」與「威權」較量,「美國不能把二戰以來在印太地區的軍事主導地位讓給中國」等。如果說美國內部有一個深層次國家;那麼,伯恩斯就是那個深層次國家的成員。

因此,美國參議院很難拒絕伯恩斯,他會通過相關程序來華赴任。

美國對華政策受到挑戰

美國新大使上任,有利維持中美大國間正常的外交往來,對兩國都有好處。

當前,美國國內反華氣氛很濃。在中國崛起背景下,政客和情報部門肆意發表反華言論,鼓吹遏制中國。媒體積極配合,煽動社會上的反華情緒。

社會氛圍反過來又使政治精英不得不紛紛採取強硬的反華立場。他們言必稱抗中,也不管那些主張是否對美國有利。在美國國內政治生態中,形成了一個脫離國際政治現實的惡性循環。

然而,美國對華敵意政策的設計太輕率,一廂情願,往往事與願違。

兩國交惡,中國經濟和科技創新仍持續發展。美國今年GDP有望錄得6至7%的增長,其中有復甦性增長的因素。美國疫情經濟卻並未結束;雙赤不減,聯邦債務更不斷增加,金融風險高企。

美國的「反華朋友圈」定格在它冷戰時期的那些盟國,基本無法擴充。

而隨着中國經濟擴張,中國不僅與俄國和第三世界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美國的反華聯盟未來有「散夥」的危機,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中英關係近來有回暖的趨勢。

美國以武漢試驗室洩毒、和在涉疆、港、台等問題攻擊中國,挑撥中共及其領袖與民眾關係等在美西方的效應遞減。

中國國內凝聚力卻空前加強。與美國國內黨爭和貧富差異越演越烈,種族矛盾無法化解等形成鮮明對比。

儘管許多美國人不了解中國,但仍能感到美國對華政策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美國急需制定長遠對華政策

特朗普上任至今,中美國力對比進一步拉近。美國從單邊主義變爲「偽多邊主義」,美國撤軍觸發的阿富汗危機等更使美國的國際信譽比國力削弱得還要快。

拜登延續了特朗普的對華政策。美國試圖遏制中國,卻對中國未來發展缺乏合理的研判,政策設計短視。

對中國國情認識不深入,美國社會急需彌補對華政策設計的短板。

作爲美國對華團隊的重要一員,美駐華大使人選從原來的政客改爲有外交經驗的學者,明顯是希望新大使能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國。

通過宏觀和哲學的角度,根據美國利益,定義現實中的兩國關係,提出相應政策,並能向美國政府和精英集團推銷自己的意見。就像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寫他的那封長電報及其所產生的影響那樣。

而主旨和平共處和競爭的長電報經過後來的演繹和發展,也讓凱南成爲了「冷戰之父」。

現年65歲的伯恩斯不懂中文,閱讀和思考能否令他對美國外交作貢獻是未知的。而拿美蘇昔日的那一套來指導今天的中美博弈,卻會張冠李戴,不得要領。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