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律師會專業派全勝向理性方向轉型
香港律師會昨日(24日)舉行周年大會暨理事會改選,大會點票至深夜12時許終有結果,被視為親建制的「專業派」5名候選人,包括黃巧欣、陳國豪、傅嘉綿、袁凱英和岑君毅,全數高票當選,5人各自取得逾3000票以上,拋離落敗的「開明派」候選人逾千票。而「煽獨派」最高票的白樂德僅有1952票,被揭曾抹黑警隊的馬秀雯亦只有1880票。根據會章,律師會將會在完成理事改選後,由20名理事互投選出會長及一名副會長,因此是次理事改選的結果,將會直接影響會長的選舉結果。
選舉結果顯示律師會會員堅守了專業傳統,也反映了民心所向。當選理事傅嘉綿表示,不認為林鄭早前的言論是「助攻」,指她只是表達正確的看法,只要沒有被政治淩駕專業,遭收回監管權風險低。律師會會長彭韻僖在選舉後表示,寄望律師會繼續在法律方面發聲、捍衞法治,重申律師會作為專業團體,應是非政治化。
今年律師會選舉風波不斷,《人民日報》早前發表評論文章,稱律師會應「搞專業不搞政治」;特首林鄭月娥更明言,如律師會變成政治化團體,必須重新審視政府與律師會的關係。有法律界人士憂慮,若「開明派」奪過半席位,律師會變得政治化,或被收回監管權。
律師會原本有11人競逐,其中 「煽獨派」成員羅彰南上周六聲稱以個人和家人安全為由退選,被質疑打悲情牌。美國之音近日借羅彰南退選一事大做文章,宣稱香港陷入「白色恐怖」。由是觀之,羅彰南扮被「迫害」退選,在選情的客觀效果上而言,有利於「煽暴派」營造自己正在遭受「恐嚇」、「迫害」,刺激會中的中間票倒向他們,或者轉投表面上立場模糊的「Plan B」,從而令律師會「變天」。
今次改選競爭激烈,現時律師會20個理事席位中,已有7人屬於「黃營」,若今次改選的5席再被「黃營」佔據,則律師會將步大律師公會的後塵。
今次改選不僅是律師會「專業化與政治化」的會員公投,亦是律師會未來存亡的關鍵投票,若所謂「開明派」全取5席,則標誌著律師會由專業團體淪為政治組織,極可能被取消與政府的合作關係。大律師公會因為選擇抹黑國安法的外籍政客夏博義而走上窮途末路,擁有近10萬名會員的教協一朝瓦解,均為前車之鑒。
港律師會作為香港律師的自我監管組織及專業團體,具有法定權力規管律師行及律師執業操守。香港法例第159章《法律執業者條例》授予律師會於律師執業認可程式中的決策權,可向本港律師發出周年執業證書、處理外地律師及外地律師行的登記事宜。而法定組織和諮詢組織的成員,都有律師會推薦的成員,包括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法律援助服務局等。梁熙指出,這種合作關係是建基於過往律師會一直以專業化自居。假若律師會走向政治化,有關的合作互信不再存在,律師會便會步教協後塵。
律師會藉改選的機會,清除會內的害群之馬,以保障律師會的專業性,是一件好事。正如《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所指:「只要律師會與反中亂港分子劃清界限,就不會像教協一樣喪失特區政府的認可,一朝轟然崩塌;擁護『一國兩制』方針、遵守基本法,就不會像香港大律師公會一樣,斷絕與內地的交流合作,走上窮途末路。」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經濟快速發展,相關行業成立不同行業的專業團體,各行各業出現工會、商會及擁有認可專業資格團體等,這些專業團體肩負維護行業利益的責任,就改善業界權益、推動行業發展向政府提出訴求,協助政府制定、推出切實可行的施政政策。然而,近年部分專業團體日益政治化,違背了成立的初心,更影響了行業及香港穩健發展。在新時代新形勢下,香港的專業團體發展應回歸務實理性,加快香港由亂及治的步伐,更好地為業界及廣大市民謀福祉。律師會改選結果,也預示著香港的專業團體將朝著正義理性的方向轉型。
律師會是次改選,選擇專注法律專業方向、支持「專業派」候選人,及遠離政治,發展更上一層樓。全新面貌的律師會能給一眾會員帶來的,包括更有力的政府支持、更充分的兩地合作、更豐富的市場機會。國家一直重視發揮香港法治優勢,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去年又出台了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開展香港法律執業者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工作的舉措,律師會定必大有可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