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拉閘限電 簡單粗暴作風的惡果

2021-10-04
王向偉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AAA

 shutterstock_311732285.jpg

 

要想更好了解中國的決策過程及為何政策落實起來總會走樣,就需要把「簡單粗暴」這個詞牢記於腦。在習近平主席反覆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要求強化頂層設計、精準施策和未雨綢繆之時,尤其如此。
但一些官僚總是積習難改。當某些變革難以推行或面臨緊急情況時,為了能完成任務,他們可以不計後果,仍習慣性地採用「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
拉閘限電就是「簡單粗暴」作風的最新例證。近來,從東北黑龍江省到華南廣東省,東部這些人口密集地區及製造業聚集地,基本都受到了電力嚴重短缺的影響。從媒體報道看,停電不僅嚴重擾亂了企業生產,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媒體高調宣傳「人民至上」理念定位之時,這似乎是一種嘲諷。
東北不少城市都發生了無通知、不定期停電現象。有報道稱,有高層住宅的居民被困在電梯,有的地方紅綠燈都不亮了,水務公司提醒用戶和居民做好儲水準備,未來幾個月隨時可能停水。在一些城市和農村,蠟燭已缺貨,居民不得不生活在黑暗之中,無法為手機和電腦充電。
企業生產也受到嚴重衝擊。在經濟大省廣東,一些城市的製造企業被迫每周開三停四,而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每周僅能開工一天。
不難理解,在電力緊缺的背景之下,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表示擔憂,擔心電力短缺可能會擾亂聖誕季前的全球供應鏈。其實,出現電力短缺之前,全球投資者已被中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嚴厲監管措施驚出過一身冷汗,那些被整治的行業包括電商、快遞、網約車、教育和地產等。
拉閘限電有多個原因,但供需失衡是主因。中國去年就已成功控制了新冠疫情,成為全球首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世界多數地區仍被疫情所困、製造業尚未恢復之時,就需要中國加快生產,提高產能,以滿足全球需求。全球需求在飆升,但由於中國主要依靠火力發電,因此全球煤炭供應緊張對中國影響巨大。據官方統計,今年前8個月,火力發電佔全國總發電量的70%以上。
其次,煤炭價格上漲,但受上網電價的限制,火電企業無法把日益增加的生產成本轉移到最終用戶頭上,這嚴重挫傷火力發電企業的積極性。其後果是,火電企業發電愈多,虧損就愈大。
而隨着年底臨近,地方政府都忙於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任務。雖然國際社會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普遍持懷疑態度,但中國已在行動。中央已把任務目標分解細化,為地方官員設定了具體而艱巨的年度考核目標。如果不能完成任務,就會影響他們的年度考核結果和職業晉陞前景。根據十四五規劃設定的目標,到202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將分別在2020年基礎上降低13.5%和18%。長遠看,中國已宣布將確保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
官僚們的典型做法就是,全年大部分時間對這些目標不管不問,到年尾才拚命趕進度。高能耗和高能耗強度的鋼鐵和水泥等行業,自然成了他們實施限制措施首當其衝的靶子。在廣東和浙江等經濟大省,他們就是這麼做的。但當這些方法仍無法完成預定任務時,他們就會祭出「一刀切」這一神器,對各行各業一律停電。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被稱中國「鐵鏽地帶」的老工業基地,就是這麼做的。
其實,如果能合理規劃、精準調配,而不是甩鍋推責,這些問題本來可以大大緩解。畢竟,中國居民家庭用電量還不到電力消耗總量的20%。
當然,「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是個老問題。在地方官員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因為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予己方便,還能用來掩蓋自己的無能。
2017年,河北為治理空氣污染實施的「煤改氣」行動的失敗,也是「簡單粗暴」作風的一個例證。河北環繞着首都北京,在三年淘汰燃煤採暖計劃的最後一年,地方官員採取了「簡單粗暴」的工作方式。在供氣基礎設施尚未建成、天然氣供應尚未落實之前,就貿然禁止燃煤,強制拆除燃煤鍋爐和小煤爐,使成千上萬的居民和學生寒冬臘月無法取暖,招致全國一片嘩然,地方當局不得不擱置煤改氣計劃。
其實,「簡單粗暴」工作方式的破壞性後果顯而易見,但要與之徹底說再見卻難上加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