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何不外判給深圳建設「北部都會區」?

2021-10-15
吳桐山
學研社研究員、時事評論員
 
AAA

 36.jpg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是首份由香港特區政府編制,跨越港深兩地界線的發展策略和綱領,令市民對港深「雙城」融合發展充滿期待。但一眾立法會議員和市民不滿意的,是這個規劃還沒有時間表,落成恐怕要等四五十年,這一代人都未必有機會享受。
相較而言,深圳推動與深圳對接的工程,無論是皇崗口岸、羅湖口岸的改造,還是「深港東部快軌」、「深港西部快軌」等軌道建設工程,都會在2025年完成的「十四五」規劃中密鑼緊鼓推進。深圳快、香港慢,是令市民不滿的地方,也是阻礙「雙城」融合發展的一大障礙。
但大家罵歸罵,有何妙招呢?說來說去就是要求特區政府加快進度,簡化程序。不過無論如何加把勁,今時今日的「香港速度」要追上「深圳速度」,是不可能的任務。吳桐山不妨大膽一點提出一個更徹底的建議,也就是將整個「北部都會區」的建設,外判給深圳或一些內地企業建設。
把一個區域的建設管理交給一個企業去做,這聽起來很瘋狂,但其實不,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早就做過。在深圳改革開放初期,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被派往香港學習香港的先進經驗,1979年1月31日上午,時任國家副主席李先念接見當時的交通部副部長彭德清和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袁庚,聽取他們關於建立蛇口工業區的彙報。李先念拿著袁庚遞過去的一張香港版中國地圖,凝思片刻後說:「把寶安縣南頭半島都給你,你們看如何?」袁庚笑笑說:我還是只要我的「小舢板」,「航空母艦」暫時還駕馭不了。當日(1月31日)國務院下文,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獲批,這一天成為招商局蛇口工業區這根改革「試管」的成立日。
我早年在深圳工作生活的時候,蛇口工業區也還是「特區中的特區」,那裡的水電系統、有線電視等,都是與深圳其他地方不一樣的。
把一塊地方,交給一家企業,一個全新的團隊去建設、運營,這並不奇怪,中國人早就做過了。也只有這樣,才可以完全打破原有機制的弊病,創出一片新天來。
今天,大家天天罵特區政府太慢了、太慢了。你看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人家深圳那邊都開園了,但香港這邊還是魚塘,一片荒蕪。但罵有甚麼用呢?如果4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不是另闢蹊徑,而是在原有的機制下、用原有的團隊去操作運行,你覺得能成功嗎?不可能的。你必須繞過它。一個人已經是植物人,你是等待這個植物人甦醒過來追上速度,還是直接用「你行你上」的原則,把珍貴的資源交給能做事的人呢?既然當年深圳可以派人來香港學習,回去就搞了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蛇口,今天的香港為何就不能也搞一塊改革的試驗田呢?
今天的香港面臨當年深圳改革開放一樣的大時代,但誰有這種魄力去破而後立呢?等待特區政府慢慢去修改法例、簡化程序?那早已時過境遷。「北部都會區」是個不錯的想法,可如何落實,我認為要大刀闊斧一點,畫出一塊「特區中的特區」,直接將這塊地方從香港原有的臃腫的管理體制中劃出來,成立專門的團隊去操作。最起碼在建設部分就可以BOT(建設-經營-轉讓)的形式外包出去,輕車上路,把一切能簡化的都簡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誠然環保組織及關注團體有其主張,然而發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既於7個地點舉行公眾展覽,應把握溝通機會出席日後發展局邀請的會議,及參與諮詢去提供詳細意見,以反映填海工程實務上憂慮的環境問題,共創香港未來。

    陳承宇博士  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