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過渡性房屋表面加碼實質跳票
香港的公屋輪候時間一再延長,最新公布截至9月底的最新公屋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9年,較6月底公布的5.8年再惡化,繼續刷新22年新高。連長者一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亦增至最新的3.8年。
要上樓,長線就要加快公屋興建速度,但運房局局長早前說要10至20年才能回到三年上樓目標,恐怕已令輪候者仰面歎息。短線就要仰賴所謂過渡性房屋。因此,過渡性房屋就成為了政府近年用來對市民上樓訴求交差的重要政策。
表面上,政府提出的過渡性房屋目標,由1萬提升至1.5萬,最新《施政報告》再加碼至2萬,令人欣喜。但細看落成進度,你就會發現,這其實是表面加碼、實質跳票,政府用不斷畫大個餅的手段,來掩飾實際上供應跟不上的現實。
回到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在未來三年提供合共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的目標,當時運房局已經說,已成功覓得足夠土地作構建10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但是到了2020年,特首就加碼至1.5萬個。但根據傳媒報道,到了上月底,已落成的過渡性房屋也只有1300多個。運房局局長陳帆說,現在1.5萬個都已經覓得土地,當中4000個明年落成,有1萬個預計2023年落成。
不對哦!2019年提出三年1萬個目標,那麼按道理,到明年2022年,就應該有1萬個。但現在按照局長的說法,哪怕明年多4000個,那麼2019至2022三年,也就只有5000多個單位而已,當年的三年目標,明顯又跳票了。
餅愈畫愈大 債愈欠愈多
這或許才是政府要不斷畫大個餅的原因。原訂目標完成不了,就只好再加碼,加碼的同時肯定會延期的,我加碼了5000,那麼肯定可以延長一兩年。就好像你答應一個月給一萬,到月底發現給不了,只有5000,就只好說,我一個季度內給你4萬,到季度末可能又要說我半年給你10萬。但實質是餅愈畫愈大,欠債愈來愈多。
因此,重點還是要交數才行。現在用作過渡性房屋的土地和建築物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政府的短期閒置土地和建築物,在短時間內有空檔將之轉化成過渡性房屋。但這類最近已經被人批評,過渡性房屋如果只是過渡兩年,未能上樓又要重新住劏房,那麼好似意義不大,搬來搬去。第二類是私人發展商擁有的土地或物業,由私人發展商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透過靈活、創新的安排,能有效地在短期增加供應。
其實,香港有不少空置率較高的工廈、酒店,政府只要拆牆鬆綁,讓條件適宜的工廈、酒店改造為過渡性房屋,並開放予商界參與才能真正盤活資源。例如我公司附近的一家酒店,疫情關係已經兩年沒有投入使用,一直空置。哪怕未來數月有機會與內地免檢疫通關,要恢復昔日的自由旅遊,恐怕也是很久遠的事情。社會倒不如靈活運用資源。
陳帆日前在電台節目上,將過渡性房屋扯到去猶如內地的「共同富裕」那麼高的位置。既然有如此戰略價值,就必然不能是政府單打獨鬥,或者推一兩個項目可以交差。政府必須要有配套政策,促使商界、社團甚至民間等資源都能靈活地為基層家庭的居住所用,才能盡快提供數量可觀的過渡性房屋,滿足基層市民住屋的迫切需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