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政府須兌現承諾 堅持收球場建屋
上屆政府於2017年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下稱「專責小組」),因應香港可供發展房屋的土地不足,於2018年就18個土地選項進行了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小組綜合意見後,並於該年年底向政府提交了研究報告,列出8個優先發展土地的選項;其中,遊樂場契約用地主要為粉嶺高爾夫球場屬選項之一。小組最終建議,發展高球場當中的32公頃用地,其後政府於2019年年初,全面接納小組報告的建議。
回顧當時的「土地大辯論」,經過為期5個月的廣泛諮詢、參與及討論,最後得出8個優先選項的結果,具有民意的基礎。而在高球場的建屋計劃中,建議在32公頃的用地上,利用約9公頃的土地興建約1.2萬個公屋單位,其餘土地計劃用作康樂及保育之用,平衡了建屋與保育之間的發展需要。而餘下的140公頃的球場用地,仍作高球活動場所,繼續支持香港體育運動的推動及發展。
多年來,香港可供發展房屋用地短缺,加上改劃程序冗長,令到房屋發展,尤其是公營房屋單位供應嚴重滯後,未能回應基層市民住屋的需要。自2014年政府公佈《長遠房屋策略》以來,在向前推展的十年供應目標當中,「頭輕尾重」的格局至今仍未有根本的改變,仍然存在較大缺口。在《2020施政報告》中,政府宣布已覓得330公頃土地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用地亦包括在內,因此有關項目對於未來公營房屋供應能否達致《長策》目標,影響性不能忽視。
而專責小組認為,高球場的32公頃用地,屬於短中期的土地選項,除預計可建約1.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外,亦預期最早可於2029年落成單位。從規模及時間上都有助於公營房屋中短期增加供應,這都是發展有關地段建屋的關鍵考慮要素。
房委會公布截至2023年3月底,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至5.3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維持於3.9年,合共有23萬人正輪候公屋,等候「上樓」。政府承諾公屋「三年上樓」目標未能兌現,基層市民上樓時間一再被拉長,更助長了「劏房」、「板間房」、「天台屋」等不適切住房開至成行成市,市民迫於居住在劣質的住房環境中。加快及加大公營房屋供應具有相當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從「土地大辯論」至今,社會對於是否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用地建屋存在爭議,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近日環保署署長有條件批准了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局部發展的環評報告,雖然要檢視及修改擬建房屋發展的詳細布局設施,包括詳細景觀及視覺設計,以及盡量保育區內0.39公頃的林地等,但原則上是同意該地可用作房屋發展的。
誠然,據發展局局長早前表示,須按環評報告要求,檢視及修改房屋發展的詳細布局設計,因而將有關用地暫時修訂為「未決定用途」地帶,亦表示難免再維持1.2萬伙單位的發展規模,但政府亦強調「初心」仍然不變,無損發展的基本原則。筆者認同及深信,「一磚一瓦」對於基層市民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不能輕言放棄,更須兌現承諾,支持有關地段日後用於公營房屋發展,惠及更多基層市民可安居樂業。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