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劃生:買辦世家與香港華人足球的誕生
(1923-24年的南華足球隊職球員合照,後排右三是莫慶,第二排右二是球王李惠堂。作者提供圖片)
目前香港足球的世界排名在100以外,但香港在大半世紀前曾是東亞足球王國,這事實近年多得熱愛香港足球的人士的努力,現已廣爲人知,但這本是英國人的玩意,如何在地球另一邊的香港華人社會落地生根,值得更多研究。
英文書院孕育本地足球
當現代足球於19世紀由英國殖民者帶來香港的時候,中國傳統的蹴鞠運動早已消失,生活在這個蕞爾小島上的居民對現代體育運動完全無知,而當19世紀末英國人在島上開始舉辦正式的公開足球比賽時,華人社會抱着鄙視心態,中文報章不予報道,家長也不讓子女參加。
與此同時,一些英文學校各自組織足球校隊,學校之間甚至舉辦學界比賽。這些活動最初只有外籍學童參與,但足球的確是引人入勝的遊戲,華人學生看得心癢癢,理不得父母的反對,瞞着他們私底下踢起足球來,而且還自行組織球隊。對此最爲投入的可算是拔萃書院的學生莫慶,莫氏是香港首支華人足球隊、即後來名震亞洲的『南華足球隊』的主要創辦人,是香港華人足球之先驅,他縱橫香港球壇大半世紀,其影響歷久不衰,但對於他的背景及早年情況鮮有人提及。
(三十多歲的莫慶。照片來源:《體育世界》季刊第一期,1927年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潘惠蓮女士提供。)
顯赫的莫氏家族
那年代得以進入英文書院肆業的大多是富家子弟,他們多來自中產家庭,甚至買辦世家,而莫慶就屬於後者。
莫慶字『慶照』,人稱『莫哥仔』、『大粒煙』 ,祖籍廣東香山縣會同村(今珠海市金鼎區),家世顯赫,祖上為近代中國第一代買辦。曾祖父莫仕揚(1820-1879)生於商賈之家,自少隨父輩在廣州經商,未成年已在十三行中的同順行工作,不久之後自行經營進出口生意。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來港發展,一方面經營地產生意,另一方面當上瓊記洋行 (Augustine Heard & Co) 買辦,瓊記洋行是美資公司,後來成爲太古洋行在中國的主要代理 。
1870年太古洋行在香港開業,莫仕揚出任該公司第一任買辦 ,與二子藻泉(原名莫鋈,字冠鋈)及孫兒幹生祖孫三代歷任這要職長達61年之久。莫藻泉另一兒子莫應溎亦在太古辦房工作,莫應溎後來在足球界甚爲活躍,曾任『香港中華體育協進會』(華協會)理事長。據統計,莫氏家族曾有近千名成員在太古集團工作,是名副其實的『買辦世家』 。
莫慶這一房沒有那麽顯赫。祖父莫漢章(1842-1900),字冠球,為莫仕揚長子;父親莫應麟(1867-1895)是莫漢章次子,字履成,號仲逵,28歲早逝,遺下兩子 - 慶照和慶鏘。
(莫仕揚 作者提供圖片)
(莫幹生 作者提供圖片)
(莫應溎 作者提供圖片)
莫慶與拔萃
長子慶照便是莫慶,1891年3月18日(光緒17年二月初九日)出生,9歲大父親便過身 。根據拔萃校史,1905年14歲的莫慶與弟弟慶鏘及一位遠房親戚莫卓生,一同入讀位於般咸道的『拔萃男書院暨孤兒院』(Diocesan Boys’ School and Orphanage,當年還沒有遷到九龍),這所由聖公會營辦、政府補助 (Grant School) 的英文書院,七個級別學生共288人,莫慶兩兄弟及卓生一同被編入第一級乙班(Standard Ib, 甲班為歐童而設,乙班是華人子弟)。之前一年他們兩位堂兄弟慶潮和慶翹已入學,比莫慶高一級。
弄清楚莫慶入學的年份,便知道以前有説法指第一隊華人組成的足球隊於1904年由拔萃學生莫慶創辦是沒有可能的事,因爲那年莫慶還未入讀拔萃。
根據拔萃校長佐治俾士(George H Piercy) 1906年年報,莫慶兄弟入學第一年,成績為班中之冠(弟弟首名,莫慶次名),卓生則獲第一級的中文科特別獎,三人在翌年一月由港督彌敦(Sir Matthew Nathan)親臨致辭的年度頒獎禮中領獎 。莫慶此後沒有再拿到甚麽獎,不知是否因爲沉迷於足球的關係 。
莫慶入學後立刻爲學校在足球方面作出貢獻,原來早一年的1904年,幾家英文書院合辦了全港首屆學界足球賽,拔萃亦有參加,莫慶入選該校乙隊,司職後衛,協助該校奪得1905-1906年乙組冠軍 。1909-1910年他獲升到校隊甲隊,協助拔萃奪得第二次學界足球甲組冠軍。
(般咸道拔萃男書院暨孤兒院 作者提供圖片)
創辦南華
莫慶在校際比賽中認識了其他學校的華裔學生,有些快要畢業離校,自己也會有畢業的一天,進入社會後可能很難再走在一起踢球,於是興起組織自己球隊的念頭,莫慶家族遺傳了能幹的基因,由他發起組成了一支球隊,簡單地命名爲『華人足球隊』,隊員包括了弟弟慶鏘、比他高一班的堂兄弟慶翹、灣仔書院的唐福祥、育才書社的郭兆仁郭兆聰兄弟、聖若瑟葉貴森和梁榮泰等四十多人。成立年份現在的主流説法是1908年,那年莫慶才17歲。
『華人足球隊』成立後,在莫慶的領導下,找到育才書社作爲會址,以及華紳劉鑄伯為會長,好讓球隊得到社會的支持。莫慶還為球隊添置新球衣 ,以壯隊威,可謂出錢出力。
1910年10月,基督教青年會在上海舉辦『全國學校區分隊第一次體育同盟會』(即第一屆全運會),香港也獲得邀請派隊參加,奇怪的是,在香港負責組隊的香港基督教青年會沒有找聲稱囊括了全港學界華人足球菁英的『華人足球隊』,而是直接在各英文書院中招募球員,而最後組成的球隊也沒有包括還未畢業的莫慶。
1910年『華人足球隊』在會員大會中通過改名為『南華足球會』。莫慶於1911年畢業,再無暇打理球會事務,南華會很多其他會員也離隊,又欠缺社會支持,出現財政問題,人財兩缺,唯有停辦。一些南華球員分散加入『孔聖會』和『琳瑯幻境社』兩個組織的足球隊。
1912年拔萃和皇仁書院首次加入足總舉辦的乙組聯賽,球隊由新舊生組成,身爲拔萃校友的莫慶也在陣中 。
1913年中國與菲律賓創辦『遠東運動會』,其中足球隊要在香港物色球員,香港青年會邀請「孔聖會」和「琳瑯隊」中原南華球員參加,由於比賽於2月初在馬尼拉舉行,時近歲晚,加以當年社會仍然未能接受西方體育運動,遑論出國與另一國家比賽,於是不少首選球員無法參加。2月4日舉行的唯一一場足球比賽,中國以1-2落敗,失去了第一届遠運會足球錦標。
究竟莫慶有沒有出席這次運動會有不同説法,李惠堂1948年出版的《球圃菜根集》及其報章專欄『球經釋疑』 ,以及1952年出版的《球國春秋》登出來的足球代表隊名單均沒有莫慶的名字,可是1913年1月27日的士蔑西報(Hong Kong Telegraph)的相關新聞裏面,足球隊陣容則包括莫慶 (Mok Hing)。刊登古往今來世界各國足球運動賽事紀錄的RSSSF網頁,則聲稱根據當年馬尼拉報章Libertas的報道,列出一個將莫慶放在左中衛位置的陣容。另有説法指,莫慶有積極參與,不但爲球員之一,而且擔任領隊,對此説法筆者暫時存疑。
1913年第一届遠運會後,以前的南華球員決定分別以「孔聖會」和「琳瑯幻境社」球員身份參與香港足總的乙組聯賽,但兩隊出賽陣容似乎未見莫慶。
1915年第二屆遠東運動會,一班原南華球員為國家奪得第一項國際足球錦標,回港後乘着這氣勢重組南華,爭取到富商郭晏波支持,於1916年成立『南華遊樂會』(當年尚未流行『體育』二字)。1917年南華球員再代表國家奪得第三届遠運會桂冠。1918年南華破天荒奪得乙組聯賽冠軍,獲足總批准加入甲組。
莫慶早已不再在綠茵場上奔馳,但卻繼續在幕後作出貢獻。1920年莫慶獲選為南華會副會長,是年12月球會易名『南華體育會』。1921年莫還當選主席,連任了兩屆,南華會從此一直在香港足球運動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1923年莫慶帶領南華代表國家首次遠征澳洲,華人足球從此揚威海外,東亞足球王國逐漸建立起來。
南華會在20世紀初的創辦,標志着華人足球的興起,而莫慶這位買辦世家子弟,憑着他那遺傳得來的辦事能力,以及天生對足球的熱情,為香港足球從1910年代直至1950年代在東亞的霸業,擔當了先行者的關鍵角色。
(此文的考證工作蒙香港足球史學會創辦人阮子翹兄及資深傳媒人潘惠蓮女士鼎力相助,謹此致謝。)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