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鳴:立法會選舉改變命運 聚焦香港非建制人士當選
新冠疫情擋不住民主之路,香港新一屆立法會選舉進入最後投票衝刺。香港選民一人一票選出自己屬意的立法會議員,這在主權回歸的香港不是新鮮事。新鮮的是,新選舉法改變了香港的選舉命運,必須確保愛國者上位,拉開的是《愛國者治港》的序幕。在這大趨勢下,大家更關心的是,有沒有、有多少非建制人士,甚至是標榜民主人士會當選,才是這場選舉的聚焦。
自從確定了本屆立法會候選人名單,樓下地鐵站就一刻也沒有安靜過。每天上班時間,總有10幾、20幾人聚集,擺開街招、插着旗、派宣傳單張,為候選人競選作宣傳,氣氛還蠻熱。滿街看上去,建制派候選人氣勢如虹。曾經的喊聲震天的泛民派消音。 經歷了2019年的社會動蕩,新的選舉結果將改變香港命運,同時也是考驗。
建制候選人氣勢如虹
周日就是投票日,即使選舉前一天的周六,候選人及他的團隊都沒有放棄,繼續在以擴音器吸引選民的注意力。即使本屆選舉建制屬主力,但建制派之間的競爭也頗為激烈,畢竟建制內部還是分黨、分派的。各種力量,都在為自己這一隊鼓勁、造勢。
12月19日,香港第7屆立法會選舉,共3大界別,有90個議席, 沒有人可以自動當選。以往功能組別曾出現沒競爭對手,自動當選的情況,這屆不復存在,全部要通過競爭上位。
重點是,歷經香港國安法、香港新選舉法相繼出台,經過整治後的香港社會,總體平靜。老牌反對派、激進泛民涉案的都被收押,尚存的也有心無力,反政府勢力氣焰息火。加之候選人不僅需要取得分屬五個界別,每個界別2-4人不同建制人員的提名,還要層層嚴格政審,要闖關根本沒可能。
即使有如此嚴格的審核制度,中央也明確開放態度,允許持不同政見的非建制人士出選。只要愛國愛港者有意,不是建制人士沒關係。相信政府並不願意香港的立法會只有建制人士的一種聲音,成為擺設;也不願意,香港開放的國際社會,在立法會中沒有不同政見的聲音。
選舉改革後,傳統民主派內部斟酌後,均沒有成員表示有意參選今次立法會,但有少數獨立民主派及非建制派報名。雖然聲音弱些,在10個地區直選議席當中,都有打着「非建制派」旗號,甚至開宗明義民主派參選。
本屆選舉投票率不會很高
在新的選舉制度下,即使有非建制派及民主派人參選,打着政治意識方面宣傳的明顯減弱,香港民主派過去都以普選 來吸引選民,但很顯然,他們想以此吸票,已經不是現今香港選舉的核心價值。想以此出位,很難。
對民主選舉來說,越開放,競爭越激烈,催生的投票率會越高。沒有吸引人的政綱,選情不激烈,大家都預估到了,新選舉法下的首次選舉,選民的投票意欲不會很高。轉型的香港從一個傾向到了另一個傾向,起碼錶面上看,以往的政治熾熱走入政治冷感期。
特首林鄭也提了,投票率會低,可能是選民們信任政府。但也有建制人員不滿意這樣的說法,認為特首是想催出黃絲的票,這樣無疑會令非建制候選人得益。
這樣的選舉制度安排下,建制人士將主導立法會將是必然,非建制、甚至民主人士的聲音還能否在立法會出現,則要看香港選民的意願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碩鳴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