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芷淵:設立「升級版」的「中央政策組」智囊團 帶領新香港重新出發

2021-12-31
黃芷淵
港區全國青聯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shutterstock_457668631.jpg

年底,又是總結回顧與前瞻的時候。新一年,對香港而言是特殊的一年:完善特區選舉制度後新立法會開局之年、香港特區政府換屆之年、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的關鍵之年、香港走出政治風暴與疫情陰霾重新出發之年、香港回歸25周年紀念年等等。筆者認為,在新形勢下,特區政府是時候重設「心戰室」,透過設立「升級版」的「中央政策組」智囊團,把握社會脈搏,線上線下實時掌握民情,從而強化行政主導下特區行政長官的政治人才團隊,未雨綢繆帶領新香港重新出發。

回顧中央政策組在香港的歷史,可追溯到回歸前。當時的「心戰室」主要負責審視特定政策議題、向各方打探風聲並制定對媒體的策略等。香港回歸後,中策組成為特首的御用「政治智囊」,千禧年代更被賦予民意調查、招聘顧問、政策研究等功能,全面強化特首辦核心幕僚的職能。直到林鄭月娥上任後,將中策組改組成「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主要功能改為加強跨局政策協調、為創新意念發展項目提供「首站和一站式」統籌服務等。「心戰室」的原有功能減少,猶如缺少了一支體察民情的「溫度計」,當政治危機發生時,安全閥的破口輕易被攻破。

當然,曾有分析指,過去的中策組工作定位不清晰,在協助制定政策上,中政組與公務員團隊的職能有重疊之處,導致中策組與政務司的角色「此消彼長」。筆者認為,兩者之間並無矛盾,問題在於如何處理好相關定位角色與釐清彼此的職責。

時代在變,網絡世界在變,民情也在不斷改變。局內人往往有其政治盲點,局外人又可能不解局內的挑戰與考量。筆者認為,在香港經歷了過去幾年的政治事件與疫情陰霾並吸取經驗後,重設「心戰室」,可令特區政府更有系統和及時地評估民意、掌握輿論導向,並破解局內人對社會「感溫」的盲點;而結合決策中樞智囊的意見,有助特區政府制定更具有深度、寬度並「貼地」的政策,能跳出局內框框的思考模式,審視香港發展格局。

「升級版」的中策組,不能照搬港英時代「心戰室」的做法,僅是香港回歸後中策組的運作模式也不足夠;新時代下,「心戰室」必須具備國家情懷與國際視野,同時又能走進民眾,在網絡時代與時俱進「感溫」和產生共情。換言之,其既能站在一定高度上,綜觀全局做出戰略部署建議,構思研究香港改革發展的大方向,並連結學界、專業界和政府;同時又能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以市民接受的手法,為特區政府的公關宣傳和政策制定出謀獻策。

另一方面,過去幾年,特首辦新聞統籌專員一職長期懸空,令行政長官事事需要親自上陣解畫。解得好,是特首能力強,凡事親力親為;但稍有瑕疵或不足,特首就缺少扭轉局面的空間與餘地。倘若找到合適的人選,處理好和傳媒聯絡的事宜,解釋好政府立場與政策方向,以大公關的智慧建立好媒體市民與特首間的聯繫,相信特首可以省心不少,特區政府推行各項革新政策也可更順利推進。

當然,無論是「心戰室」、中策組,還是新聞統籌專員,人選合適,可以化解不少政治災難;若反之,反而「食君之祿、添君之憂」。這機制能否有效運行,「人」的因素仍是關鍵。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紫荊》
 

延伸閱讀
  • 政府要「以結果為目標」,大力打擊違法泊車阻街表現強政勵治,卻對富人多處忍讓寬容,市民反感是理所當然。以立場先行無視富人違法的立法會大黨,處處泛化國安問題,不但令市民對國安法反感,市民的不滿無處宣洩,違法僭建無法解決,只會加劇市民對現屆政府和立法會的不滿。

    姚潔凝  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