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俄美能管控烏克蘭危機嗎?

2022-01-17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shutterstock_1954309246.jpg

俄美日前在瑞士進行安全事務會談。

雙方曾互放狠話,會談前夜卻舉行了兩小時的工作晚餐,互相摸底,顯示他們都希望緩和會談氣氛,讓正式會談能談得下去。

俄美會談後,俄方還與北約和歐安組織會談。接著,俄與美西方又再唇槍舌劍,「冷戰」無休。

對形勢不同的判斷

前蘇聯解體後,美西方認爲俄羅斯頹勢不已,北約東擴。

俄羅斯幅員遼闊。有前蘇聯遺蔭,核武等軍事裝備和技術居世界前列。但因「荷蘭病」,除能源和武器製造業外,俄其他經濟領域表現乏善足陳。

東西歐經濟有差距,俄羅斯經濟也未能給東歐國家起示範作用,「顏色革命」在東歐漫延。

面對步步緊逼,俄羅斯退無可退;更察覺美國力式微,認定反擊時機已到。

普京凝聚國內共識,俄有恢復前蘇聯集權式國家聯盟的意願和跡象。

以「民主外交」爲外衣,美國既攻俄,又反中,還與北朝鮮、伊朗等結怨。美外交主軸不清晰,國力卻不遞。

俄與美西三場會談主要討論烏克蘭問題,俄國也提出北約停止東擴、反對美在歐洲部署導彈等安全關切;普京這一次是有備而來。

力量對比

北約一路東擴,企圖染指烏克蘭並進一步擠壓俄羅斯,導致俄陳兵與烏接壤地區。

軍事是俄羅斯的強項,烏克蘭又是它的鄰國。在這個節點上,俄美優勢發生變化。

可以說,俄羅斯不亮劍,不會有俄美、俄西談判。

現在雙方開始談烏克蘭問題,烏克蘭卻沒出現在談判桌上。相關安排對俄有利、烏克蘭問題的實質和博弈雙方誰更主動都顯而易見。

那些會談也讓俄羅斯再次站在國際舞台中央,普京履行了他對俄國民眾的承諾。

不同的目標

美不染指烏克蘭等是俄羅斯不可退讓的立場。

若通過會談,俄重新支配烏克蘭,并獲得國際社會承認,對俄最有利。

俄也能以軍事手段壓垮烏親西方政權,恢復烏克蘭舊觀,西方會把那叫做俄侵烏。

「五常」避免核戰聲明爲戰爭風險設制;俄仍可把對美軍事施壓擴大至南美洲、中東;逼美退讓。

2) 俄美會談後,俄方一度重申無意入侵烏克蘭,美方則表明拒烏入北約。

反映美國只想「和平東擴」,無意與俄開戰。美本想借烏克蘭擠壓俄國,現則助烏以鞏固美的西方盟主地位。

受國內政治環境制約,民主黨政府在烏克蘭進退兩難。

如果特朗普在2024年重新執政,面對同樣形勢,縱然想與俄妥協,仍要翻過華盛頓國會山的障礙。

美對俄的「王牌」是經濟制裁,形式卻已從「最嚴厲的經濟制裁」變爲排除俄參加國際美元結算體系和制裁俄「個別行業」。

那些制裁對俄有害,對美無益;實行起來也不容易。

若然美西方制裁俄國,俄經濟愈早克服困難,制裁就愈早結束。

3)波蘭等東歐國家對俄陳兵俄烏邊界感到壓力。它們對俄立場比美國和德、法、英都要「強硬」,它們的國力卻無法與俄抗衡。

東歐寄希望於美國,美國卻想着如何在事件中撈到好處,然後擺平各方利益。

北約要俄撤離烏邊界附近地區10萬軍人,顯示俄在該地區有壓倒性軍事優勢和對局勢的掌控能力。
4)烏克蘭國內有反俄和親俄民眾。
「顏色革命」期間,反俄民眾很囂張,卻抵擋不了俄軍壓力。烏克蘭和東歐國家都不是博弈的主角。

當前,俄與美西方矛盾已到達一個臨界點。無論是談是打,烏克蘭和東歐力量對比不可能不發生變化。

俄美會談利於管控危機以及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戰爭不是解決問題最佳方案,卻存在着局部戰爭風險。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國際上的道義支持和烏克蘭人英勇頑強的作戰並不意味着俄羅斯會輸掉這場戰爭。烏克蘭軍隊與俄軍精銳在扎波羅熱方向交戰就可以說明,俄羅斯軍事力量依然強大

    肖斌  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