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境:中烏領導人通話的三重效應

2023-05-10
黃境
觀瀾綜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AAA

 shutterstock_1515776615.jpg


4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之間的一番通話引起了國際媒體震動。這次通話各方期待已久。

二人自烏克蘭危機以來的首次通話持續近一小時。談話強調了中烏2011年建立的「戰略夥伴關係」。習主席表示中國不會「隔岸觀火」,也不會「拱火澆油」。中國的歐亞事務特別代表將赴烏訪問,「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同各方進行深入溝通」。

鞏固中歐關係回暖勢頭

今年入春以來,中歐關係穩步回升,這種形勢在4月初隨着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而達至高潮。俄烏衝突堪稱中歐關係在冷戰結束之後遭遇的最大挑戰,中國和歐洲都試圖走出俄烏衝突的陰影。

然而,中歐關係的回升趨勢非常脆弱。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在一次電視採訪中的言論,被解讀為質疑前蘇聯國家的主權,引發外交風波。儘管中國外交部並不認可盧大使的「個人言論」,但歐方疑慮未能完全消除。

如果沒有中烏領導人的通話,那麼這個意外事件可能將打亂中歐走近的步伐。其之於中歐關係的影響,將如同氣球風波之於中美關係的影響一樣。

在中烏領導人通話後,法國外交部發出聲明,稱通話「積極」,並指馬克龍在月初訪華時已向中方列出「盡快舉行這樣一次通話的理由」。歐盟也歡迎這「重要的、早該邁出的第一步」。

簡言之,中歐關係的上升勢頭得到了鞏固。

shutterstock_2138408061 (1).jpg

開啟新一輪大國博弈

烏克蘭戰火燃起之後,各大國合縱連橫,相互之間激烈博弈。由於一份聲稱中俄關係「無上限」的聯合聲明,中國被西方視為莫斯科的潛在幫手,儘管中國自己從未認可這一定位。通過與澤連斯基通話,中國實際上落實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調解人。習主席在電話中告訴澤連斯基,中國不是「當事方」。

這番通話,一是有力駁斥了美國鷹派關於中國不可信的言論,二是使中國成為歐洲經濟和秩序重建的自然參與者,三是實現了對俄關係的平衡——示好之餘避受其累。

另一個贏家則是歐洲。馬克龍訪華並發表關於台灣的言論後,受到美歐盟友很大壓力,現在他終於可以鬆口氣。據媒體報道,馬克龍正在準備烏克蘭問題的 「和平峰會」,並已邀中國參與。如果事情進展順利,他將證明歐洲並非美國「附庸」。

與歐洲相比,美國對這次通話有所保留。美國只希望中國不要「擋道」——白宮已多次警告中國不要援俄武器。但美國不希望中歐動搖它對局勢的主導。對於斡旋俄烏的提議,無論來自法國、土耳其還是巴西,美國向不置可否。美國對中烏領導人通話的反應算是謹慎歡迎。俄羅斯的處境則更為微妙些。中國已成俄最重要夥伴,地位無可替代,故俄對中烏通話只能表樂見。但俄更渴望助攻贏戰,而非勸和促談。

降低秩序轉型的對抗性

要論此次中烏領導人通話的長遠影響,言之尚早。但它也許是全球秩序轉型更為和平的第一個信號。

首先,烏克蘭危機牽一髮而動全身,台灣海峽已感受到了熱度。緩解烏克蘭危機,將有助於降低全球陷入混亂的可能前景。

其次,中國的和平倡議超越了烏克蘭。伊朗和沙特已在中國斡旋下和解。近日,中國外長致電巴基斯坦和以色列,表示願提供幫助。如果中國能成功調解俄烏衝突,那麼中國將以「橋樑」而非以「挑戰者」的形象面世。

最後,當前西方政客多從意識形態和集團對抗的角度看待中俄。但正如長期關注中俄關係的學者波波·羅(Bobo Lo)所指出的那樣,中俄對國際秩序的態度並不相同。中國是國際體系的積極參與者。它只想修正體系,不打算鬧革命。

相比之下,普京對全球秩序的態度是「無政府主義的和破壞性的」。如果中國能為烏克蘭的和平作出貢獻,那麼西方的政治家們將會認真地讀一讀波波·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美聚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