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承宇:留意廁所成傳播源頭
自二月初起全港各個社區陸續爆及新冠肺炎,現已大幅增加到一天數萬宗初步確診個案,情況嚴重。縱使國內醫護及專家到港,協助興建方艙醫院及支援醫護採樣探測等,港府應繼續盡全部力量去抵抗疫情。 筆者從事物業設施管理,了解到一般大廈屋苑未必有恒常消毒,部份則有於2020年疫情發生後,開始根據衛生署建議而預備消毒地氈,勤加消毒大堂及放漂餅到大廈廁水缸等,亦根據專家建議注意U渠及繞樓效應等播毒風險。
到了第五波爆發後,大量個案與垂直傳播有關,不少屋苑強檢後發現二百至三百個初步確診個案,顯示以往措施未足以應對第五波疫情,而大量增加的個案必然加重醫療系統負擔,以致需要動用空置公屋,酒店及加建社區隔離設施去補充隔離單位。然而第五波與之前四波疫情的較大分別即Omicron傳播速度之迅猛,令大量個案需居家隔離,而未能阻斷空氣或水之傳播。筆者不是病毒專家,然而有見香港城市大學在2020年之研究已發現病原體可由沖廁產生的氣霧水珠散播,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和中國科學院研究所聯合研究則發現,在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和肛門拭子檢體,對該種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專家指出,廁所,尤其是公共廁所可能是非常危險的傳播源。
大廈屋苑通常有統一廁水箱系統供水到各戶,現今技術先進,各大廈如發現有陽性個案可嘗試應用創新技術,於非常時期在沖廁水箱勤加上離子技術或新型消毒劑等,以期用戶如廁後即時減少糞便病毒數量及沖廁後產生之空氣傳播機會,減低屋苑大廈疫情大爆發。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