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譽仁:消費券大戰下的奇招妙計 【消費券經濟學】
上週末四天悠長的復活假期,又適逢$5000消費券到手,相信不少市民出去購物!瘋狂購物之時,大家又有沒有留意商店用甚麼辦法賺更多?有沒有一些像周星馳電影《食神》中「支飲管有咁粗得咁粗,冰有咁大舊放咁大舊,杯汽水咪啅一聲飲完買過第二杯囉。」的抵死商家出盡奇招,希望在消費券大戰底下分最大一杯羹?
在市民消費意欲增加的時候,零售層面的競爭一定更加激烈,商家因此推出不同優惠例如推半價券、現金券延長消費券壽命、提供折扣優惠、買一送一、買A送B等。這些商家的銷售手法「層出不窮」,有些堪稱奇招。這些商家希望搶客而推出不同優惠,其實思路正確,是競爭的正常表現;有些商家卻可能藉住一些「妙計」來減少競爭,就未必符合香港的相關法例。甚麼行為可能構成問題,市民或者下游商家都值得留意(註1):
(作者提供圖片)
合縱連橫計(合謀)
例如一班同行,大家夾好,短暫地因消費券而一起加價,或者限制銷量,嘗試一起賺取更多利潤。不過,要證明商家合謀並不容易,需要有他們就價格而交流的證據。如果只是價格相似,只能說是平行定價,並不構成任何問題。
大寡頭的獨食計(獨家合作)
如果某商家以消費券為由,逼使供應商不供貨給某競爭對手或讓供應商只供貨給自己,令競爭對手沒貨賣,從而加價。或者要求甚至用錢令競爭對手暫時不和他競爭。(例如暫時不賣貨、不入行、或退出)但一定要商家在該相關市場上有較大的影響力,才較易證明他們有違法的嫌疑。
就算不是零售業,也可能會因為消費券做成競爭方面的問題,而且比起零售層面更難發現。這方面的可能性很多,由於在上游有更多寡頭壟斷的情況。筆者無法舉實例,以下例子只供參考:
批發商的鐵索鏈環計(捆綁銷售):例如遊戲機獨家代理批發商短暫將某游戲機和游戲捆綁,令只賣遊戲的批發商沒有生意。
供應商的圍城計(圍標):可能因應消費券,大型機構如海洋公園(註2)會有招標,而投標公司知道消費券下,如果他們合作投標可以提高報價,於是圍標的誘因短暫提升了。
煉金術(套現)
另一邊廂,其實消費者都有奇招,卻是用來套現消費券(買金、退貨退款等),不過如筆者上篇(註3)所說,其實對於大部分市民來說,理性上派消費券根本和派現金無異,只要將消費券當日常使費就好。其實大家可以省下如何套現消費券的煩惱。
最後,祝大家消費券長使長有!
註1 :本文的例子只供參考,並非任何法律建議。市民有任何問題或投訴,可向 競委會 查詢或舉報[電郵 : complaints@compcomm.hk、電話: +852 3462 2118]
註2:參考海洋公園案例[Competition Commission v Quantr Limited and another]
註3:參考 [思考香港 –派消費券 = 派現金? 【消費券經濟學】]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