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教育電視是否真的過時?

2022-05-18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5-18 at 11.17.55 AM.jpeg


中國地大物博,各方水土不一,孕育了豐富的自然生態和人文風俗,古有徐霞客窮一生精力走遍大江南北四處採訪,為後世紀錄全國風光,今天則有媒體製作各種精彩的節目,整理資料和表述,人們不用行萬里路也可以了解神州大地的風光。

幾年前開始,中國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推出《跟着書本去旅行》。每集節目都會帶領小學生,根據他們的課本內容,到訪中國各地,讓他們可以看得見、摸得到書中描述的事物,範圍涵蓋歷史、地理、文學、自然科學等,鼓勵少年繼續努力學習,繼續探索中國文化的底蘊。主持帶學生聽專家介紹玉門關的歷史、到訪山頂洞人博物館聽負責人講解中國古人類的生活狀況、與學者邊吃江南菜邊探討古代文學家對各種菜餚的描述、了解當時文人雅士的生活美感。學生既有看的時候,又有唸的環節,更有做實驗、體驗的機會,不只能夠汲取知識,也可從中建立了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建立情感情懷。

說到用電視節目發揮教育功能,香港也曾經有由香港電台製作的教育電視,不過已於2020年停播。教育電視1971年推出後,代表香港教育進入新的里程碑。因為當年電視機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購置得起,學生可以在學校看節目,既可學習,又可娛樂,大家反應都很踴躍。香港電台不只動員本身的台前幕後人員參與製作,也招請了電視台的新進演員擔綱,有許多參演者今天已是視帝影后級人馬,節目既讓他們得到鍛練的機會,也為初出茅廬的他們建立健康的藝人形象。

可是,教育電視到了後期,收視率愈來愈低,甚至有指出現「零收視」慘況。有人歸咎教育電視在網絡媒體發達的年代已顯過時,學生觀眾不一定要透過電視收看節目;又有人歸咎,把節目放在指定時段播放,與學校實際課堂編排、教學進度不一致,播放平台有局限性。但即使後來節目乾脆被放到視頻網站播放,仍未見起色,節目的質量終於無可避免成為批評的焦點,難逃停播的命運,完成歷史使命。

WhatsApp Image 2022-05-18 at 9.48.26 AM.jpeg

(作者提供圖片)

知識本應要透過多元方式獲得,以電視節目作為手段,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效果比起看着課本猛地背誦活剝生吞更為生動深刻。內地知識教育類節目,例如《航拍中國》、《中國通史》,當然包括《跟着書本去旅行》近來廣受關注,甚至一些旅居海外的華僑也成為觀眾的一分子,可見用電視節目作灌輸知識的功能至今仍不落伍,關鍵是當中表達出的心思,還有情懷,能否引起觀眾共鳴,能否與他們的日常生活連繫在一起。以上這些例子,都為香港有意從事媒體教育的人士提供參考,我們可以敞開胸懷借鏡外間的例子,重新拾起電視教育的激情和創意。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