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李家超在房屋問題上可做些甚麼?
特首當選人李家超承諾,上任後會「優先處理房屋問題」。他的兩個前任,其實都作過類似的承諾;但結果卻是香港的公屋供應量長期沒法滿足所需,輪候時間愈等愈長。由平均只需要輪候三年就可以上樓,到今天已延至平均要等超過六年才能上樓。他們沒有努力嗎?為甚麼都不成功?李家超可有甚麼與別不同的招數?
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是︰李家超上任後,會成立由司長級官員帶領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及「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以加快覓地效率及縮減建屋程序,目標非常明確。問題是這兩個由司長級官員帶領的工作組,一樣要面對那些曾經妨礙他們的前任有效覓地加速建屋的條條框框與背後的價值理念。出動司長級的官員就有用嗎?之前的特首可是親身上馬作衝刺的呢!
因此,可以預期,李家超上任後,無論怎樣去提速,提效,也很難真正提量。以現有的條條框框(公務員不能不依),房委會由覓地至公屋可以落成入住,快的也要五至八年,慢的要超過十年。在這種情況下,李家超是注定不可能在首個任期裏在解決房屋問題方面取得實際成效的。他能夠做的,最多只能是讓香港人看到,他所選擇的路是對的,走下去是有希望的。
一個病人去看醫生,他不會光看醫生開了多少名貴的藥給他吃,來決定醫生會不會把他醫好。他更着重的是醫生的診斷是否正確。如果醫生能把他的病由說得很清楚,又能說出一些他忽略了的病徵,他就會相信醫生今次沒有斷錯症,應該可以藥到病除了。如果病人懷疑醫生診斷錯誤,病人回家後可能連藥也不肯吃。
李家超現時要做的,就是要讓香港人相信,他在房屋問題上沒有斷錯症,只要肯繼續醫,總有康復的一天。作為領導人,李家超只要拿得出一種說法,大家覺得有道理,就已經可以令市民對未來有信心,不一定要等問題實際解決,已可以在心情上有所改善。
香港的房屋問題之所以拖了這麼長時間都沒法解決,皆因城市規劃失誤。否則,香港既非沒有土地,政府亦沒有財政困難,沒有理由連多建一些公屋也做不到。香港尚有四分之三的土地未開發作城市用途,只要拿多1%的土地出來建公屋,已足以讓公屋的輪候家庭全部入住。只是城規會不願意作這樣的劃撥罷了。很明顯,城規裏有相當一部分人,並沒有把建公屋的需要放在至高的位置。特首應設法替換這批理念與社會意願不一致的城規會成員,否則若是缺乏城規會的配合。政府的「土地房屋統籌組」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此外,特首應該對城規會予以明確的指示,要求城規會必須增撥更多的土地作城市發展用途,直至市場感到有冗餘為止。只有這樣,香港房屋供不應求的情況,才能得到徹底的解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