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波及香港?專家研討尋出路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成立兩週年活動——“全球新形勢 香港再出發”研討會31日在香港舉行。來自香港及內地的多位學者及業內人士,就香港應該如何在世界波譎雲詭的政治經濟新形勢下,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尋找新定位、發掘新優勢,展開研討。與會者認為,從近期俄烏衝突可以看出,國際局勢正在發生重大轉變,香港作為小巧開放而國際化的經濟體,必須“走前一步”,制定好應對策略,保證自身競爭優勢。
研討會以香港應該如何在世界波譎雲詭的政治經濟新形勢下,更好地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開新篇為議題,分為主旨演講及專題討論兩個部分,包括俄烏戰爭與全球及香港的關係及香港如何抓住國家發展大局。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前任行政長官、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總召集人梁振英在致辞中說,兩年前“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的“共同宣言”指出:捍衛“一國兩制”,提出“救經濟、保就業,避免經濟滑坡”,並且呼籲“重歸法治,推動香港再出發”。
兩年來,國安法的出台和完善選舉制度的落實,穩住了香港的內部環境。在香港以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力量交錯,新舊國際秩序交替。美國在亞太搞局,增添了地區局勢的不明朗因素;英國脫歐餘波未了,北愛爾蘭和蘇格蘭出走的態勢明顯,英聯合王國面臨解體;歐盟內部矛盾加深,內部分岐暴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對全球政治和經濟格局造成了深刻影響;烏克蘭危機的爆發也改寫了國際關係,糧食和能源流通首當其衝,加大了全球通脹壓力,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遇上橫流,這些都是三年前無法預見的變化。過去三年的變化否定了“歷史終結論”,歷史的進程仍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疊加,黑天鵝和灰犀牛不斷出現。
梁振英說,香港作為體積小、完全開放、國際參與度高、政府參與度低的國際金融服務中心,作為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貿易中心,未來的發展將會繼續受外部環境變化的主導,香港如何順勢而為,趨吉避凶,如何保持高度開放,同時維護自身安全;如何借助國家發展的勢頭,提升在變局中的競爭力和定力,這都是香港各行各業都必須關心的、而香港目前就這些問題的討論不足。他希望當日的研討會能填補這些空白,喚起香港各界的關注。
會議邀請了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張維為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榮休教授雷鼎鳴教授,作為主旨發言嘉賓在線上和線下,分別以國際和國內角度,以及香港層面就議題發言。
張維為教授從俄烏衝突為切入點,分析全球最新局勢。他指出,俄烏戰爭對世界格局演變形成了深遠的影響。他認為,“西方世界”與“非西方世界”已經分化,非西方世界正在成為改變國際秩序的最重要力量,美國和西方國家已經不再代表時代發展的大勢,美國單極霸權主導的國際秩序和美元霸權將被多極化的國際新秩序所取代。
張維為認為,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根據購買力平價),最大的貨物貿易國,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投資市場,最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鏈,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要超前思考和積極推進“後美國時代”的經濟和金融秩序建構。
雷鼎鳴教授指出,俄烏衝突對“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治理概念有著惡劣的影響,打破了世界貿易釋放生產力、勞動人口分工的高效經濟運行模式,將使世界陷入衰退。
他認為,中國擁有大規模人才儲備,可以在內部消化技術性分工的問題,因此經濟將有一定的穩定性。而香港在一方面“背靠中國經濟盛世”,另一方面“面對西方國家破壞形成的亂世”,應加強防範金融制裁。特別是香港把美元資產作為外匯儲備的風險大升,包括美國外債過高和賴債風險上升等,香港應考慮減持美債。雷鼎鳴提出,一部份外匯儲備可以轉為土地儲備,比持有美元資產安全,而且投資基建可拉動經濟以抵消經濟下行帶來的影響,更可以興建房屋協助化解年輕人上樓問題。
在專題討論環節,全國人大常委、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作為主持人,與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香港工業總會主席查毅超博士,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主席、正大製藥集團總裁鄭翔玲女士,以及立法會議員、團結香港基金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議員,共同探討“香港如何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開新篇”。
查毅超介紹了香港科學園的近況以及香港創科生態圈的發展趨勢;鄭翔玲女士分享了香港發展創科中心的重要性和香港在生物科技領域的優勢,並建議香港應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在生物科技產業上優勢互補。
黃元山議員指出,在世界大變局中,香港要繼續“食四方飯”,用好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但“食四方飯”要吃得小心,要有底線思維和應變方案,防範國家安全風險,但不能因噎廢食,砍腳趾避沙蟲,而要有智慧地按部就班推進。黃元山認為,國家各方面增長勢頭不變,香港的優勢,就是在一國兩制下的自由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經貿城市,這也是不變;但世界大局大變,香港要繼續“食四方飯”,就要改變,按照十四五規劃中,八大中心和大灣區的建設,積極謀劃和落實,就能用好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為香港廣大市民帶來最大的福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