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應該實現「動態清零」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香港每天確診人數一度從高峰回落。最好的時候,每天只有兩百多宗病例。
近日,每天確診人數反彈至五百宗左右,還出現群體傳播案例。
雖然港府稱防疫目標是「動態清零」;而當每天確診人數減少至兩三百宗時,政府卻開始放鬆防疫措施。反映現屆政府實現「動態清零」意願並不強,全民檢測更遙遙無期。
防疫目標究竟是甚麼?
特區防疫工作有不足之處。政策目標不清晰是防疫工作突出的問題之一。
先與內地還是先與海外「通關」只涉及防疫目標之爭,實現「動態清零」才是相關工作的核心內容。
若對「動態清零」言行不一,會被人懷疑政府是否有特別的政治考量。口講「早日通關」,實際卻不想通關;於是便乾脆放棄「清零」,不搞全民檢測,匆匆放寬外防輸入和內防擴散措施便是。
但不清零,香港不可能全面恢復正常經濟活動,社會也需持續承受較大公共衛生風險。在全國各地,也就只有香港採取其特殊的防疫政策;出了大亂子,卻又要找中央幫忙。究竟香港的防疫目標是甚麼,和如何實現那個目標是必須搞清楚的兩個問題。
不與內地接軌對香港無益
今年是香港主權回歸祖國25周年,國家領導人循例會來港主持特區政府換屆儀式,爲新任行政長官和官員監誓。
疫情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會竭盡全力創造國家領導人視察香港的條件。
而兩星期前,防疫措施鬆綁的時候,難道港府就不知道國家領導人7月1日可能訪港嗎?
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有許多與內地不同的法規和政策。防疫工作績效卻應與內地行之有效的機制看齊,港府也應更好發揮防疫主體責任。
新冠肺炎的檢測技術、疫苗、治療的藥物與兩年前已有很大的進步;但說疫情受控還言之尚早。
第五波疫情奪去許多港人性命,香港沒有理由在現階段就放鬆對疫情的防範。
內地堅持「動態清零」;香港則有條件向全社會提供較好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減少疫情對市民健康的負面影響。機制上應與內地接軌,客觀上也有助早日與內地通關,並提振本地經濟。
開展全民檢測
眼下,內地並不容易與每天500宗確診病例的香港通關。即使確診病例下降,香港全社會的檢測方案也需要讓內地接受和放心。
在內地,只要不是疫情特別嚴重的地區,開展核酸檢測並不需要封城。
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大型商場附近往往都有檢測點,上班一族吃飯前後會去檢測核酸。按那樣的作法,全民檢測並不難;香港同樣也能做得到。
一能讓政府掌握疫情實況;而香港現在對疫情掌握不一定全面。
二能防控疫情。經過核酸檢測後,病患入院接受治療;被證明陰性的市民則可進入人多聚集的場所。
疫情愈嚴重,受限的場所愈多,要求居民接受核酸檢測的頻率也會提高。
疫情下,港府發放疫情失業援助。若積極開展全民檢測,管控好疫情,市場繁榮,失業的人會減少,發放的失業援助也會少一些。
相比之下,通過全民檢測,實現「動態清零」,對香港較有利。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