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香港應該借鏡澳門的抗疫經驗
近日,澳門結束了持續200多日「零確診」的局面,暫錄得21宗陽性個案。
澳門政府決定於6月20日至21日關閉所有公共部門運作。此外,澳門亦宣布暫時關閉賭場,並要求所有「非民生必要」的場所及店舖停業,只准超市及街市繼續營業,餐廳食肆亦只可以外賣而不准堂食。澳門當局亦要求所有市民要做核酸檢測,黃、紅碼人士不允許乘坐交通工具,司機有權主動查閱乘客健康碼。
反之,香港第5波疫情至今未退,近來又持續多日重返過千宗的水平,暫時有15人危殆,8人嚴重,2人於深切治療部病房,有2名男病人離世,分別為52歲及86歲。
較早前,香港的每日確診水平明明已回落至3位數字,但港府並沒有如之前所言展開「全民檢測」。我們於開始有社區爆發之際沒有果斷地大規模封區,亦沒有及早做「全民檢測」,等到每日確診數字在幾萬宗之時候,又說已過了可做「全民檢測」的時機。早前明明已回落至幾百宗的水平,不僅沒有落實做「全民檢測」,還大規模放寬社交距離管制,最終攘成第6波的爆發。
現時,香港商界中有人還不斷批評「動態清零」政策,在單日確診數字回升至過千宗之際,還要求港府落實對內及對外通關。
本年度初,美國資本家比爾蓋茨曾發指,患者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便應該會有比接種疫苗更強的防禦力,並相信倖存者可以逐漸形成「免疫屏障」,讓我們邁向「全民免疫」的狀態。但半年後過去,感染Omicron的康復者,依然會繼續「中招」,這「全民免疫」的期望落空。因此,如果冒然開展「與病毒共存」的政策,我們依然會有造成醫療擠兌的風險,且對全港市民的健康構成威脅。
我們不妨參考澳門的經驗。澳門政府貫徹了內地「動態清零」的政策,每次皆在「社區感染」開始出現時便立刻進行「全民檢測」及「病毒隔離」等措施,最終換來的是持續200多日的「清零」。簡單來說,就是「痛苦10天」,但換來的卻是「200多天自由」,總勝過現時的香港,所有防疫措施只做一半,永遠無法「斷尾」,才會有持續兩年的苦況。
如果香港達至「清零」,就算無法與外國及內地「通關」,但只要區內「復常」,單是740萬人的本地消費,已可讓整個香港經濟活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澳門的人口也有65萬左右,好歹也有香港的十分之一。為甚麼澳門政府做得到,香港政府就做不來?賭業是澳門的命脈,但澳門政府亦毫不猶疑地要賭場暫時停業,為甚麼香港政府又沒有這份勇氣?澳門的「全民檢測」,沒有配合「禁足」或「封城」,為何香港政府卻一直以香港無法做到「禁足」而拒絕嘗試做強制性的「全民檢測」呢?
新一屆香港政府,確實可以參考澳門的經驗,以「痛苦10天」換來「200多天自由」,怎樣計也是划算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