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G7“全球基建”哈

2022-06-28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6-28 at 5.19.52 PM (1).jpeg

今年G7峰會提出「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係(Partnership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以下又稱“全球基建”)」計劃,旨在抗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被不少美西媒體大潑冷水。

筆者從三方面談對此計劃的看法。

「東施效顰」

中國2013年推出「一帶一路」倡議,其背景是美國和歐盟曾先後是中國商品主要出口市場;而經過多年快速增長,中國對美歐出口增長率遞減,市場趨飽和。中國産能過剩,卻擁有巨額美元、歐元等外匯儲備;中國經濟需要持續較快發展,繼續提高人民收入。

其他低收入國家則希望擺脫貧困,但缺乏基建和生產資料投資;首先需要擺脫基建落後的局面。中國和欠發展國家的經濟給雙方互利共贏提供了條件,「一帶一路」倡議迎合了市場的需要。若中國在20或30年前提出「一帶一路」,那是不切實際的,因爲當時中國國內並沒有產能和資金過剩的矛盾。

開始時,美西方對「一帶一路」前景並不看好,因爲它們沒有看到倡議所處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倡議所能創造雙贏的條件。

今天的美西方並沒有像中國那樣充裕的產能和堅實的財政。2021年,中國鋼鐵産量19.5億噸,佔世界的53%,搞基建需要鋼鐵。通訊和绿色能源項目也同樣需要產能、資源、設備和技術,G7沒有那些方面的優勢。即使它們真的爲了政治目的去做,必然付出較大的經濟代價,很難提高經濟效益。

錢錢錢錢錢

有美國研究機構指中國過去20年,向165個國家1萬3427個基建項目提供了8430億美元的融資。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宣布,G7五年內籌集6000億美元,包括美國和歐盟的2000和3000億美元,打算從多邊開發銀行、主權財富基金、其他金融機構等進行融資。由於低收入國家償付能力較弱,G7融資會遇到困難,融資成本會較高。加上採購和建設成本,6000億美元能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多少實實在在的好處存疑。

美國官員說接受G7援助的國家能避免「債務陷阱」,意在抹黑中國「一帶一路」項目。而美國牽頭的G7援助會附帶政治條件,與非排他性的「一帶一路」不同;多數飽受美西方侵略和霸凌的第三世界國家也不會接受美國的說法。

具諷刺意味的是G7「全球基建」會在東亞、太平洋島國和非洲與中國競爭;美國身處美洲,卻偏偏忘記了那些需要援助的拉丁美洲國家。

「各辦着個真心實意」?

G7領導人去年曾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基建倡議,今年改稱「全球基建」。

英國去年11月也曾提出「潔淨綠色倡議」(Clean Green Initiative),歐盟今年初啓動「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劃,日本也計劃籌集650億美元推動區域互聯互通,如此等等。那些倡議或計劃可以看作是美西方國家政客爲撈取個人政治資本的技倆。

美國現在拉攏G7搞「全球基建」,其他國家口頭上答應入夥,實際能付出多少值得懷疑。

拜登在這次G7期間對媒體稱民主國家會贏,而且「每次」都會贏。而民主黨能否贏得美國中期選舉,或他本人能否贏得連任都不好說。而到了2025年,世界還有人談論「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係」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