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以強勢政府作風實施「安心」實名制

2022-07-13
吳桐山
學研社研究員、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7-13 at 12.02.54 PM.jpeg

推出逾一年,「安心出行」應用程式終於在新一屆政府上任後,有望實名制。「安心出行」不實名制被詬病多時,資料只是儲存在使用者手機,雖然成為密切接觸者之後會收到提示,但是否去檢測純粹發自個人「良心」,政府也奈何不了他們,有點兒自廢武功的意思。

政府搞的實名制與內地的健康碼其實還不是一回事。行政長官李家超星期二強調,「紅碼」只是針對確診者,「黃碼」只是針對檢疫者。這與內地背後用大數據定傳播風險並非一回事。應該說只是為了阻嚇確診者和檢疫者「周圍走」。有了三色碼,各種場所可以方便地要求進入者出示「安心出行」二維碼,一看顏色就可以將確診者和檢疫走甄別出來。

即使如此,香港市民對所謂私隱問題的敏感,對政府措施的多疑,這種弊病仍然揮之不去。我留意到「安心出行」實名制的消息出來之後,很多輿論都是要求政府做好解釋工作,釋除市民疑慮。這種說法固然沒有錯,但汲取香港過往的教訓,公眾對政府政策的支持與否,似乎不是政府再三解釋就可以做好的,關鍵還在於政府執行要雷厲風行,凝聚社會正能量壓倒負能量,建立強勢政府,做出效果。

20210412042430887.jpg

公眾只是非理性羊群
根據傳播學的理論,我們並不能將公眾當成是理性的。很多時候,公眾只是一群沉默的大多數,一群被人引領着去人云亦云的羊群。任何政策,政府當然要解釋,這是責任。但如果認為可以令公眾都得到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從而發自真心地支持政策,古今中外沒有一個政府可以做到這一點。

例如最典型的2019年的修例風波,修訂逃犯條例,不同的政府官員也多番向公眾解說,期望釋除疑慮,但公眾的疑慮被釋除了嗎?當時的輿論議程設置被反對派所主導,政府說甚麼都被認為是別有用心。5月的時候我就認為,要通過,立法會就必須加班,24小時開會一次拍板,否則愈等下去,反對的人覺得政府有機會鬆動,只會牆倒眾人推。結果果不其然。政府一撤回,只會喪失管治威信,引起更大的反撲。相反如果條例一早被果斷通過,那些反對的公眾仍然會吵一輪,但實行一段時間,看到對自己沒有影響,漸漸就會麻木而不再說。

特區政府過去一直是弱勢政府,事事要遷就各黨派和利益團體,各利益團體則動輒拿公眾利益來說事。其實最終大家信奉的都是結果決定一切,覺得對的就雷厲風行去做,而且要做好,讓公眾看到效果。政府經過一次次的有力執行,自然會取得公眾的信任,在公眾心目中留下一個「靠得住」的印象。

國安法實施了、行政立法關係理順了、「愛國者治港」落實了,但歸根到底,還在於特區政府能否變為一個強勢、有為的政府,不能再事事受掣肘。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如今的環境下,疫情正在成為過去時,香港依然耗費不少人力物力在防疫上,例如強制檢測、污水檢測,應盡早調整防疫措施,令海外遊客不再受限,早日恢復正常,也令本地市民可以真正做到「安心出行」。

    池洪博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