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恩:安倍晉三政治遺產加劇日本右傾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奈良遇刺身亡,他當時正為黨友佐藤啟於參議院選舉中助選,並發表演講。同月10日,執政的自由民主黨與同是「修憲勢力」的政黨於選舉中取得佳績,難免猜測日本人對安倍晉三遇刺身亡產生同情心理,預計安倍晉三的日本右傾化政治遺產,日後得以傳承。
強化日本右傾史觀 修改歷史反戰教材
安倍晉三生前銳意發展右傾史觀,帶動歷史修正主義修改教科書。日本右翼視《日本國憲法》(《和平憲法》)為戰敗國的恥辱象徵,對日本無條件投降產生心理抗拒,背後潛藏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東京審判)的切齒。安倍晉三在任首相期間,強化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思潮,強調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後對日本戰犯的審理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審判」,否定顧及亞洲國家間歷史關係的「近鄰諸國條款」和「自虐式的歷史觀點」,並以「領土教育」和「愛國心教育」推動修訂教科書,利用更堅定的民族主義安撫極端保守主義者,推動政治進入教育系統,打壓所謂「極左教育傾向」的無聲抗議。當中以「南京事件」取代「南京大屠殺」、淡化慰安婦內容、描述盟軍強加憲法於日本並控制於孱弱狀態、強調擁有竹島和釣魚臺主權等等,聲稱能「更平衡史實」。日本以右傾史觀修改教科書,削弱保持日本超過70年和平的反戰訊息,逐漸遠離二戰後的和平主義路線。
執政聯盟選舉大勝 右翼政黨主導議會
執政聯盟於參議院選舉大勝,意味右翼政黨將主導議會政治。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後,第26屆參議院議員通常選舉如常於同月10日舉行,為安倍晉三生前所屬的自由民主黨增加有利因素,日本媒體更有共識指部份選民因而投下「同情票」,是次選舉提前投票人數接近2000萬,較2019年增加14.95%,創下歷史最高。參議院改選及補選的125席中,自由民主黨奪下過半的63席,公明黨取得13席。參議院共248席,自由民主黨和公明黨同屬執政聯盟,經過改選及補選後,加上非改選席位共佔有146席,連同日本維新會的21席,以及國民民主黨的10席,「修憲勢力」4個政黨在參議院共取得177席(71.3%),超過3分之2(166席)的門檻。值得注意的是,在眾議院的465席中,「修憲勢力」同樣擁有超過3分之2(310席)的346席(74.4%),是為「超級多數」。「修憲勢力」的抬頭,預示右翼政黨未來將壟斷議會政治,左翼力量面臨式微或被打壓。
政治遺產承先啟後,修憲勢力圖謀鬆綁
日本右翼份子一直尋求突破二戰後的制肘,安倍晉三承先啟後。右翼份子認為《日本國憲法》是美國等盟軍強加日本的枷鎖,使之耿耿於懷,窒礙日本實現「獨立自主」。歷屆自由民主黨通過修改憲法解釋等方法,逐步突破制約。安倍晉三稱繼承外公岸信介的「DNA」,毫無保留展示親美反中的態度,執着於修憲。安倍晉三從政期間,明確提出「擺脫戰後體制束縛」,恢復日本為「正常國家」,通過確立「國民投票法」明確修憲程序,推動《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際和平支援法案》和《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等法案,為解禁「集體自衛權」、將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和修改《日本國憲法》第9條「永久放棄以國權發動戰爭」鋪路。透過不同途徑,日本政治生態逐漸右傾化。
修憲作為安倍晉三的政治遺產,勢必在議會得到延續。自由民主黨以「守護日本」及「創造未來」兩大主軸應對是次宣戰,現時自由民主黨於參議院選舉大勝,修憲助力一發不可收拾。如今「修憲勢力」無論在參議院還是眾議院,均取得超過3分之2的門檻,勢力如日中天。修憲一事如箭在弦,分別在於自由民主黨主張將《日本國憲法》第9條的章節名稱從「放棄戰爭」改為「安全保障」,以及新增「不妨礙行使自衛權」,作為「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的前提,側重點在於漸進式軍事鬆綁,企圖架空條文;公明黨則強調環境權、私隱權和地方自治。安倍晉三遭遇不測,直接強化自由民主黨的執政地位,其作為參議院的最大政黨,必然軟硬兼施,使其他「修憲勢力」更傾向自身的主張,作為最後的共識。日本的社會民意亦對修憲意識不斷加強,《朝日新聞》的民意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56%)認為修憲「有必要」,只有37%的受訪者認為「沒必要」。從議席數目的門檻和國民投票比率,修憲的2個前設已經基本達到,議會將逐漸為修憲達成共識。
安倍晉三驟然離世,右翼政黨於參議院選舉大捷,「修憲勢力」成功繼承其政治遺產,今後日本右傾份子的態度將更趨強硬,修憲蓄勢待發,唯一變數在於美國的制約,於日本軍國主義抬頭的風險和中國崛起中抉擇,而較大機會是承擔前者,制衡後者,難以取得微妙的平衡。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