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民主黨不換主席如何改弦更張?
民主黨連日來遭到《大公報》、《文匯報》狠批,「罪狀」主要有兩條:一是疫情升溫之下仍要大搞籌款晚宴,還要連搞三場,被批評罔顧播疫風險。二是在回歸25周年前夕發表「立場書」,雖然表示認同「一國兩制」,但同時又將近年香港政治風波的責任推向政府,對於近年民主黨愈走愈激的路線沒有檢討修正,因而遭到建制輿論大張撻伐。
最終民主黨以場地附近出現感染群組為由取消晚宴,是耶非耶外界不得而知,但其實民主黨的最大問題不在於晚宴,而在於路線。早前民主黨才接連放風指有意重新參與選舉,外界本來預期民主黨會有一些動作去顯示改弦易轍的決心,但結果「立場書」還是舊調重彈,但同時又想參選,這種取態正是建制媒體鳴鼓而攻之的真正原因。
外界有分析認為,這次建制輿論全面聲討民主黨,與以往針對教協、職工盟以及《蘋果日報》的做法類似,都是輿論先行,這些組織及報章最終都解散收場,認為這次也是如出一轍,是要為解散民主黨鳴鼓開道。固然,民主黨的取態引起外界的非議以至狠批,但就算民主黨真的不檢討不改過,以至不參選,也不一定要解散收場,除非有確鑿證據證明民主黨違反有關法例,觸及了國安法底線,否則解散民主黨恐怕是未至於。
更重要的是,中央對於民主黨等相對溫和的反對派政黨一直持包容態度,就是完善後的選舉制度也沒有將民主黨拒諸門外,只要符合資格都可以參選,只是民主黨堅持杯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指出:「香港居民,不管從事甚麼職業、信奉甚麼理念,只要真心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只要熱愛香港這個家園,只要遵守《基本法》和特別行政區法律,都是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都可以出一份力、作一份貢獻」。這為香港不同的政治勢力釋出了最大善意,展現了最大的包容。民主黨的政治空間其實並未斷絕。
當然,民主黨現在的問題和困境也是很清楚,就是未能向外界表明其改弦更張的立場和決心,「立場書」本來是一次好機會,但民主黨的「迷之操作」反而引來更大的批評和質疑。近日民主黨資源開拓委員會主席袁海文不斷接受傳媒訪問,指民主黨反對「香港獨立」,亦支持「一國兩制」,代表尊重國家制度,他亦不同意民主黨杯葛去年立法會選舉的說法。但問題是,袁海文不是民主黨主席,他有甚麼資格、有何授權代表民主黨闡明立場?為甚麼民主黨主席羅健熙不出來明確表達民主黨對於「一國兩制」,對於「港獨」以至激進路線的立場?
民主黨要參加明年的區議會以及之後選舉,要通過「資審」關,要爭取到足夠提名,靠的不是放風放話,然後等人「抬轎」比票,用「八人大轎」抬民主黨參選,這是把自己看得太高。民主黨要參選,就要顯示出改弦易轍,回到憲制路上的決心,既要有明確的立場宣示,表明民主黨重回「溫和理性反對派」,並且與過去對抗、反中路線一切兩斷,這個立場必須清楚表達,而不是找一兩個黨員出來大發議論就完事。更重要的是「換人換路線」,人同路線是分不開的,民主黨弄至今日田地,與激進派上位有直接關係。
《人民日報》去年就刊出了一篇名為《任由羅健熙之流恣意妄為 香港民主黨就很危險了》的評論,文中直指民主黨在現任黨主席羅健熙等人操縱下,離民主愈來愈遠。對於民主黨而言,再任由這些人恣意妄為,勢必將走向一條不歸路。文章並提出建議:希望民主黨內有識之士盡快覺醒,重新思考政團的定位,重回服務香港的務實之路,同時清理門戶、刮骨療毒,避免在錯誤的道路上愈走愈遠,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已經說得十分直白。如果民主黨一邊說支持「一國兩制」,重回溫和理性反對派之路,一邊繼續讓激進派把持,甚至有消息指羅健熙將會在無人競爭之下繼續連任主席,這怎可能令人信服?怎可能令人相信民主黨會改弦易轍?
其實,羅健熙也應思考進退。「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在他領導下,曾經的反對派龍頭大黨江河日下,立場路線左右非人,杯葛立選自傷自殘,令民主黨陷入創黨以來最大的困局。他的立場和本質外界已有明確定性,不可能改變,他繼續擔任民主黨主席,民主黨就不可能真正重新出發,他的戀棧只會令民主黨跌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