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詠欣:自製「免保費」、「零首期」按揭計劃,潛在風險是甚麼?

2022-08-12
黃詠欣
利嘉閣按揭代理董事總經理
 
AAA

shutterstock_1414828031.jpg

不少人買樓,都傾向「借到盡」,最好是能做到90%按揭,希望以最少首期資金,便能「上車」做業主。不過做60%以上按揭,皆要購買「按揭保險」,要支付「按揭保費」,例如要做30年90%按揭,保費最低由貸款額的4.35%起,金額分分鐘要過十數萬元,到底有沒有方法可以節省這筆款項?

近日接到一個客戶要求幫忙計算及分析他的一個「奇想」到底是否可行。客戶購入了一個約700萬元的單位,由於只有10%首期資金,要申請90%按揭,年期30年,但他發現即使計算普遍有按揭保費折扣有約6折後,他仍要支付近19萬元的按揭保費,而且做了90%按揭後,單位不能出租,欠缺靈活性,如若日後感供款吃力,到時想要把單位放租幫補供款也不行。

於是客戶想到以家人的現契物業做按揭貸款約350萬元,由客戶作按揭擔保人。同時,他再為新購入物業做50%按揭,也是貸款350萬元,即一供貸款700萬元,正正等同客戶單位的樓價。如果這操作成功的話,客戶等同是「零首期」上車,同時更可節省近19萬元的按揭保費開支,而且單位又可靈活地隨時轉作出租用途,可說是一舉三得。

不過這看似「完美」的計劃,有沒有漏洞呢?首先,由供款去看,由於客戶的計劃是等同於借入100%的按揭,貸款多了,自然較原本的90%按揭供款多,以目前H按已達鎖息上限2.5厘計算,年期30年,客戶每月供款較90%按揭多了約1500元。另外,客戶所需的入息,也要較大幅地提升才可通過銀行要求,原因是客戶已先擔保了350萬元的貸款,到他再申請50%按揭時,銀行要按監管要求,收緊客戶的供款佔入息比率10%,即是客戶於壓力測試下,所需入息會由原來的約6.26萬元,增至約7.95萬元,差距近27%。

如客戶要把這個「零首期」上車法變成現實,首先要計一計入息是否能通過壓力測試,以及要考慮清楚自身的經濟狀況,如若收入有轉變時,能否有資金同時應付兩個物業的供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發展商按揭雖說是入息審查較寬鬆,但不一定是「包借」,有部分仍然會要求買家提供一定的證明資料,是以決定購入前,建議先行做好功課,或找專業人士協助分析發展商按揭計劃與銀行計劃的風險成本與利弊,再作出最合適自身情況的決定。

    黃詠欣  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