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保香港獨特優勢 入境「零隔離」是必然選擇
特區政府早前宣布縮短抵港人士檢疫期,由7天酒店檢疫縮短為3天酒店檢疫及4天居家醫學監察。這個「3+4」方案較坊間預期的「4+3」力度更大,顯示特區政府推動香港重新對外開放的決心。
「聯通世界」不但是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更是香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對國家最大的價值。隨着疫情演變,「零隔離」已是大勢所趨,香港如果不跟隨接軌,企業、外資、高管都會撤走到其他沒有隔離措施的地方,香港近年所謂「移民潮」某程度也與嚴苛的防疫措施有關。11月香港將迎來「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以及國際金融峰會兩大國際盛事。推動「0+7」方案實現「零隔離」,是這些國際盛事能否成功舉辦的關鍵,在抗疫與發展的問題上,應該實事求是,不能一味追求「政治正確」,力保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才是當前的重中之重。
特區政府推出的「3+4」方案得到社會各界好評,一方面是有關決策體現出科學抗疫、精準抗疫,而不是重重加碼,防疫層層加深,相反是根據最新疫情走勢作出調整,並通過「紅黃碼」加強追蹤。經過幾年的抗疫,如果仍然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又或動輒「大炮打蒼蠅」,這些都不是精準抗疫,更會對經濟民生造成較大打擊,這次「3+4」方案調整正體現出政府新風格。另一方面,「3+4」方案更倚重居家醫學監察,不但對抵港人士更方便,也有利於逐步調整至「0+7」的全居家醫學監察。屆時,香港將可真正與國際社會接軌,符合要求的外國旅客可以自由進出香港,為經濟注入更大活力,也可鞏固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地位和優勢。
固然,對於落實「0+7」仍然需要慎重,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亦表示,抗疫是現屆政府首要任務,會否進一步將海外人士入境檢疫安排改為「0+7」,需要有數據支持並要考慮疫情發展,強調循序漸進調整政策才是負責任做法。因應疫情循序漸進是合適的做法,不過必須明確當中關鍵,最終目標是達到「零隔離」,這個方向是清晰明確的,特區政府也應以此作為政策目標。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最獨特的地位和優勢其實就是八個字:「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說得很清楚,「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中央處理香港事務,從來都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加以考量,從來都以國家和香港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持「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既關係到香港的利益,也關係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業,中央是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加以考量。這樣,香港對於入境措施的調整,也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考慮,總方向是推動香港重新聯通國際,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而11月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
香港將於11月舉行兩項國際性大活動,包括11月4日至6日復辦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以及雲集全球金融界代表的國際金融峰會。這兩項活動一為體壇盛事,有利重新擦亮香港盛事之都的招牌;一為國際金融論壇,有利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兩項活動都關係香港的競爭力以及國際平台角色,絕對不容有失。而這兩項活動要成功舉辦,先決條件就是放寬入境限制,做到「0+7」,否則很多國際金融業代表已明言要隔離就不會來港出席。如果到時兩項盛事來賓寥寥無幾,現場冷冷清清,這樣活動便將失去效果,香港的國際聲譽也會受到打擊。因此,政府當前的目標,應是爭取在11月前逐步放寬入境政策,最終達致「零隔離」。
固然,當前疫情仍然嚴峻,但疫情不知伊於胡底,而且反反覆覆,病毒不斷變種,要等待病毒完全消退,不知等到猴年馬月。香港現時每日有幾千宗確診個案,考慮到病毒的特性以及香港開放的需要,要將確診數遏至極低數字甚至「零確診」,幾近是不可能的任務,而且在全民接種不斷推進之下,社會已經有了基本的防護網,主要體現在重症死亡率大幅降低,這樣再糾纏於個案數字意義並不大,甚至是庸人自擾。既然香港要重新聯通世界,就應該下定決心開放到底,更要避免將聯通世界與通關內地對立起來。
毋庸諱言,在國家「動態清零」的政策下,香港暫時沒有條件與內地「全面通關」,但各種放鬆措施其實也在不斷推進,內地的防疫政策也在不斷優化調整,這樣香港除了繼續創造與內地通關的條件之外,更應做好聯通國際工作,放寛出入境限制,既力保香港國際金融商貿中心地位,儘快恢復經濟增長,也可以為內地以後逐步放寬入境管制積累經驗。這其實也是「一國兩制」的優勢和初心。否則,香港與內地一般城市又有甚麼分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