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為何要先放寬內地人買樓印花稅?
近日,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指,港府可以考慮免除內地買樓人士的雙重印花稅。
儘管財政司司長辦公室呈清港府暫時尚未有相關討論,但有消息人士指港府內部對這建議有「共鳴」。坊間亦開始有評論文章,談及免除內地買樓人士雙重印花稅的好處。無論如何,這消息傳出後,香港地產股急升。香港坊間已開始炒起這股「減辣風」。
當樓市出現下行壓力之際,港府研究「減辣」,本是無可厚非。但一直以來,港府有一系列的「辣招」,例如是對持有物業的人士及公司徵收雙重印花稅,限制散戶的銀行按偈成數等等。金管局向各大銀行發出針對企業貸款之「審慎措施指引」,嚴格規管了發展商及承建議的貸款成數及償債能力水平及一般物業貸款的限制。此外,金管局亦對銀行物業相關貸款之總金額設限。既然有一系列的「辣招」。為何港府打算「減辣」時,就先想起免除內地買樓人士的雙重印花稅呢?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下,金管局早已試過「減辣」。對於企業貸款之按偈成數由4成調升至5成。如該集團或公司另有按偈,則新物業貸款由只可做3成,調高至4成。但那次「減辣」的效果不顯。為甚麼呢?由於香港各大小銀行的企業貸款部門早已想盡方法窺避金管局的「審慎措施指引」,並以各種方式及藉口把貸款借出,一直都沒有嚴格及完全遵守金管局的指引。簡單來說,很多公司早已拿到物業5成以上等值之貸款。因此,金管局「減辣」並沒有達至預期的效果。
在這情況下,有人便提出撤銷內地專才買樓的雙重印花稅。還有人補充,某些內地來港工作的專才,由於尚未拿到身份證,過往如要買樓,只能交付巨額的印花稅。如今,把這針對內地專才的雙重印花稅免去,只是提供便利予他們。這班內地專才當中,有人本來就有意來港置業,又何必要等足7年後才可以免去雙重印花稅呢?
想深一層,如果港府及香港商界這麼顧及內地專才之利益,又為何要等到香港樓市出現回調時,才提出這「撤辣」的建議?
本年度,香港出現連續兩季的本地生產總值 (GDP) 下跌,第2季的跌幅達1.3%。港府亦調低本年度的經濟預測,認為2022年全年有機會出現收縮。此外,香港的移民潮湧現,勞動人口於20年間首次出現回落,由2018年400.9萬人的高位,回落至2022年4月的376.5萬。港人移民前,紛紛把手上物業放售,亦無疑對樓市構成一定的壓力。「移民盤」湧現,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CCL由2021年8月的190.39,下調至2022年8月的177.1。此外,美國大幅加息,樓市淡風早已蔓延至「一手樓」市場,其成交量亦顯注回落。
在所謂「撤銷內地專才置業的雙重印花稅,業界一片叫好」的情況下,我們不妨先搞清楚以下兩點:
誰說內地來港工作的專才,一定想在香港置業?他們賺到錢後,回內地生活不行嗎?到外國繼續「闖蕩江湖」不行嗎?
在樓市大升時,內地專才來港置業要收「雙重印花稅」。等到樓市有下行壓力時,又忽然歡迎人家來買樓?這種想法背後的邏輯是甚麼?
當樓市出現下行壓力時,港府的首要責任絕非保障發展商,而是散戶。如果物業只穩步及溫和下跌,對有意置業的市民亦可能是一件好事,實不必太早「托市」。
多年來,發展商的「一手樓」市場帶動整體樓市大升;「一手樓」價格一般比「二手樓」昂貴1至2成。如今,就算「一手樓」售價回調至「二手樓」之水平而使某些發展商有可能虧本,但對整體樓市來說卻並非壞事。港府又何必急於為發展商找內地買家來充撐場面?
最後,香港住宅供應不足。當我們要解決這深層次問題時,則無可避免會對樓價構成壓力。但我們在樓市下行時考慮「減辣」,卻絕不能只片面的針對內地買家,要有一個通盤的計劃才行。
無論在「加辣」或「減辣」之同時,我們更需要有一個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的具體及可行方案,才能嚴防有人藉「減辣」繼續炒賣,影響香港社會的穩定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