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正察:香港謀求發展 灣區人才流通為關鍵

2022-08-22
政策‧正察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研究院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8-22 at 11.46.11 AM (1).jpeg

作者: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 黃元山博士、助理研究總監 郭凱傑、研究員 麥穎聰

大灣區建設講求發展要素在各城市之間互聯互通,人才自然是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其流通對香港來説更有雙重意義。首先,香港的產業結構單一,並仍以金融、貿易等傳統產業爲主導,新興產業未能創造足夠職位,大灣區更大的市場能為青年提供更廣闊的上游發展空間;同時,不少研究均指出香港個別行業未來會出現人才短缺,在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八大中心之時,香港需引入人才以滿足需求。近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致辭時透露將於施政報告内提出發展香港創科的措施,包括如何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匯聚香港,反映出吸引人才對促進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值得高興的是,香港市民普遍對此抱有相近的看法。團結香港基金近日發布的大灣區人才流通研究報告發現,受訪本地居民中多達66%同意在全球化環境下引入外來人才屬無可避免,並指出外來人才有助發展新興產業,填補人力短缺。此外,過半數在大灣區生活的受訪港人中對其生活狀況感到滿意,自評移居内地後的社經地位亦有所提升,可見大灣區能爲港人提供上流的途徑。不過,調查同時反映無論是内地人才來港還是港人北上發展都面對不少挑戰,需要以政策消除當中障礙。

shutterstock_695942686.jpg

檢討入境計劃,吸納頂尖人才
正值工業4.0時期,全球先進經濟體系紛紛往智能高端製造邁進,各國都求才若渴,透過完善出入境政策吸引人才定居。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香港部分的入境計劃因對人才資格有較多限制而相形見絀。以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為例,近三年來的申請數目僅約250人,對外來人才吸引力明顯不足。計劃只限於直接參與研發的前線人員,其他從事科技專業支援如知識產權、科技管理等的人員仍被排除在外。因此,政府需審視現有人才計劃的申請準則、配額、計分方法及審批流程等,以更有效地吸納人才來港就業和定居。

優化生活配套,增強香港吸引力
讓人才長遠留港發展跟吸引人才來港同樣重要。基金會的調查發現,約60%持工作簽證來港的内地高學歷人才傾向不打算長期(超過五年)留港發展,當中超過六成指出居住環境不佳是離港的主因,顯示房屋問題不但困擾本地居民,還成爲留住人才的絆脚石。香港現時只有一個為外來人才提供的人才公寓項目,即科學園的「創新斗室」,但其500個宿位僅限於園區內或潛在的合作企業,不足以支援在港發展的高端人才。故此,港府可考慮擴大現有人才公寓的服務範圍,改善其居住環境。

人才的社區融入度亦對人才長遠留港發展的意願有深遠影響。基金會的研究亦指出,61%在香港工作的内地受訪者表示自己幾乎沒有或只是偶爾與居住社區的本地人交往。可見,政府需要效法外國為新來港人才提供文化課程及活動,協助他們融入本地社區。

jpg.jpg

完善灣區生活支援,便利港人北上發展
人才流通是一個雙向的概念,香港既要吸納頂尖人才,亦要便利港人到大灣區發展,把握發展機遇。基金會的調查指出,在選擇哪個內地大灣區城市定居時,超過八成受訪者表示衛生醫療是重要因素,然而多達67%受訪者對內地的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僅屬「不滿意」或「一般」。港府近年推動多項跨境醫療融合項目,如「港澳藥械通」及資助港人到港大深圳醫院覆診等。港府應進一步推動跨境醫療資源流動,透過擴大「港澳藥械通」互通範圍及恒常化資助港人到港大深圳醫院求醫等措施,提升港人於內地所獲的醫療服務水平。

此外,約半數受訪者對中央政府推出的便民政策不甚了解,這無疑影響到其在内地發展的信心。港府可結合自身的資源和各團體豐富的地區經驗,為更多內地港人提供適切支援;同時可加強與內地港人團體的溝通,讓其更好發揮橋樑角色,為內地港人向港府反映政策需要和生活疑難,增強他們在大灣區發展的信心。

助青年累積内地經驗,為未來做好準備
調查亦發現過往已有内地工作經驗的受訪者自評社會經濟地位更高,反映出對內地市場及文化認識較深的人才在當地發展有相當優勢;就此,港府應深化與内地的交流活動,持續與內地相關機構合作,透過及早、具深度的專題導向式活動為參加者累積生活與工作經驗。與此同時,大灣區仍缺乏統一的學術及專業資歷架構,《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下的資歷認可現時只涵蓋七個行業。政府應繼續推動兩地合作,積極研究兩地資歷框架對接,協商制訂一個更廣泛的認可機制。

香港要乘大灣區發展之利,促進區内人才流通是其成功的關鍵。港府需進一步在以上政策範疇給予支持,不但為人才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對於香港乃至大灣區不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亦有正面影響。


 

延伸閱讀
  • 大灣區的涉外律師事務,可謂好處多多,開放性更大,包容性更強。利用港深平台為機構和個人打官司,為民眾解難消災。涉外律師們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辦案,是不同法律制度下的中介人。從6月28日開始啟用的跨境律師,一個把月,已見業務開花結果。

    冰凌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