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方:中日邦交正常化 陽光風雨50載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值此之際,清華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辦《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系列講座》。9月17日,講座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雲方圍繞“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戰略回顧——陽光風雨50載”主題,從全新的戰略視角審讀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講座交流研討由清華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李廷江主持。
張雲方表示,在國際局勢波橘雲詭的今天,回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宗旨祗有一個:就是瞭解歷史,把握今天,籌謀未來,建設契合時代潮流的中日友好關係。他認為,這50年可以被劃為三個歷史時期,第一是中日關係戰略契合期,第二是中日關係戰略協調期,第三是中日關係戰略摩擦期。
張雲方指出,在1972年至1991年中日關係的戰略契合期,國際局勢的變化,使得中日美歷史上,第一次戰略考量趨同,戰略利益趨同,戰略目標趨同。在此階段,有兩個重要節點,一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6年中國粉碎四人幫,二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和中國實施改革開放的重大歷史決策。這一時期,中日間有9大戰略舉措,展現中日合作風貌。
張雲方表示,之所以把90年代和21世紀初稱為中日關係的戰略磨合期,是因為這一歷史時期,美國一極獨大,世界形勢處於波動之中,中日兩國在歷史問題上、領土問題上時有摩擦。但是,中日兩國都在不確定的因素中,極力尋找發展的共同點,尋找平衡的支架。這一時期,中日兩國經濟合作更加務實、理性和趨於市場化。兩國經濟合作的深入發展,起到了中日關係穩定的壓艙石和助推器的作用。
張雲方指出,中日戰略摩擦期從2010開始至今,美國戰略因素凸顯。隨著美國對華戰略趨於強硬和美國對日自由空間的壓縮,短期內,中日關係的不確定因素可能增大,中日摩擦系數可能攀升,兩國關係不排除出現倒退的可能。在這個被美國綁架的中日關係時期,中日兩國樽俎折衝,都在竭力尋找和平的機制、對話的機制和消除不利因素的機制。
張雲方表示,21世紀,人類正處於一個不確定的時代,一個對話與對抗、合作與紛爭、協調與摩擦,和平與戰爭可能性並存的發展與衝突的十字路口。如何打破這種僵局,需要戰略上的大智慧,不追求一國和一己之小利,而要謀求世界和人類共存的諾亞方舟。當前,中日關係正面臨歷史的考驗,我們需要理智,需要魄力和膽識。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日邦交天命之年,回顧中日國交正常化五十年歷史,為的是總結經驗,使中日關係在新時代有新的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