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通「內關」比通「外關」難 香港融入內地難度不可輕視

2022-09-26
文武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9-26 at 11.38.20 AM.jpeg

香港由周一(26日)開始,放寬海外及台灣入境旅客的檢疫措施,由「3+4」改為「0+3」。抗疫兩年多來,香港一直存在着先通「內關」,還是先通「外關」之爭,這次率先放寬海外及台灣的入境檢疫,顯見通「內關」也較通「外關」難,而由此折射出的一個問題是,香港融入內地的難度可能遠比想像中更艱巨。

新冠疫情持續了近3年,香港的社會、經濟和民生都受到沉重打擊,社會急切渴望盡快復常,讓社會、經濟、民生可以重回往日的正軌。疫情給香港帶來的影響,主要反映在阻隔對內地和對海外的通關之上,而最受打擊的行業則是旅遊、零售、飲食、航運運輸、物流等。相比之下,過去兩年中,疫情雖然嚴重,但香港的金融業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如果不是今年爆發的俄烏戰爭和近期美國大幅加息帶來的負面影響,股市、樓市仍可在疫情中保持穩定。

香港有數十萬居民長期在內地工作、學習、居住,須經常往返內地,或者依靠內地「搵食」的居民人數更多,旅遊、零售、飲食業、運輸業等都對內地旅遊依賴較高。因而,消除疫情對本地社會、經濟和民生的影響,應以率先恢復通「內關」為首選。

這次政府率先放寬海外、台灣旅遊入境檢疫措施,正如一些旅遊、零售和飲食業界人士所說,最直接的效果是吸引大批本地居民外出旅遊,至於能否吸引海外人士入境旅遊,則存有疑問,尤其是在美元高企,日元、歐元暴跌的情況之下,外出旅遊的吸引力比來港旅遊更高。

另一方面,通「內關」與通「外關」之間,雖然未必是對立的關係,但無可否認的是,先通「外關」,必然會對爭取對內地通關,增加了難度。萬一通「外關」之後,再次引起本地疫情反覆,則通「內關」也將連帶受累,過去所做的許多努力,或許都將付諸流水。

因而,「0+3」措施到底對提振本地經濟,會帶來多大的好處,社會上許多人是存有疑問的。更多人擔心,先通「外關」,將會導致資金、人員外流,有消費能力的本地居民,選擇到海外消費,反而會令本地的零售、飲食業連原有的「內循環」也保不住。

WhatsApp Image 2022-09-08 at 3.17.04 PM (1).jpeg

通「內關」遠比通「外關」更難,這主要是香港的防疫政策與內地存在較大的差異,與海外和台灣地區反而較為接近。香港很難達到內地的防疫標準,但卻比較容易接納海外的標準。

而這件事所折射出的另一個事實是,「一國兩制」之下,香港雖在「一國」之內,與內地同屬一個國家,但卻與內地在許多方面存有較大的差異。而香港卻是一個高度西化的國際城市,可以視為西方社會在亞洲地區的延伸,一些人甚至就把香港視為西方社會的組成部分。香港融入內地的難度,可能遠比融入西方社會更為困難。

在世界「全球化」的時代,中國積極融入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社會,而西方國家也積極與中國接觸,香港不會感覺到甚麼問題。而在世界百年變局之下,東西方由融和合作走向對抗,地緣政治鬥爭趨於激烈,而香港處在兩者之間,就會出現很大的不適應。

先通「內關」還是先通「外關」之爭,只是國際變局之下,香港感到不適應的一個表現。融入內地,聯通世界,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方向,香港不可輕視融入內地可能面對的困難,如果處置不當,小問題,可能變成大障礙,阻礙香港的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為旅客建立完善的投訴和糾紛處理機制也十分重要,旅發局應設立專門的熱線、社交平台帳號,讓旅客日後在香港遇到問題時,可有方便、公正、高效的途徑尋求幫助,盡快處理問題,毋須再「一肚氣」於社交平台發洩。

    黃愉婷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