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中共二十大深深牽動香港
大環扣小環,中國事就是香港事,中共事更是香港事。
中共即將召開二十大,會議表面上看似行禮如儀,但會前的議論、較勁與定案以及會後的執行,卻是環環相扣,影響深遠。香港既已深深嵌入中國主權施行範圍,而中共完全主導中央政府的政策,所以香港不可能置身事外,將深受其決策影響。
今次的黨代表大會很不一般。人事上將賦予習近平第三個任期,中央委員與常委可望大幅換班,新的領導班子將重塑大政方針,治港政策也可能微調。路線與政策更是關係重大,在實踐現代化社會主義的大框架之下,目前整治重於發展的總路線是否將鬆綁,給市場經濟與民營企業更多的自主空間?目前已經嚴重窒礙經濟與民生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是否大幅調整?香港與內地的通關是否隨而放行?這些都是攸關香港的重大變數。
二十大的權力佈局不致於有太大意外,但經濟與發展政策的宣示最引人關注,因為內地經濟備受政策性與超預期等諸多因素衝擊,陷入三十餘年來最艱難的困境中,香港也被波及。如果二十大宣示的方針還是強調「有序發展」以及「共同富裕」,而沒有揭示比較寬鬆的新政策路線,則目前經濟的低迷萎縮的充滿危機狀態恐將不得善治與善解。
動態清零防疫模式同樣阻滯經濟發展。如此這般嚴防死守的做法,在病毒變異之後,防疫成本、代價和民怨不斷攀升,愈來愈多的人希望中國及時調整並優化防疫政策。二十大將是重新評估放疫政策的重要轉折機會,將對整個中國與海外世界的交流往來的深度和廣度構成重大影響,也將影響內地和香港的通關以及榮枯。
人大會議是外界了解中國最新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和契機。中共治港方針基本確立,不會着墨太多,重點將是台灣統一方針。在中美對抗的新格局下,是否會就台灣問題提出更清晰的路線圖和更明確的政策?這也將間接影響香港的處遇。
緊接着二十大會議召開的二十屆一中全會,將產生新的總書記、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委員、中紀委書記,並討論決定包括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在內的領導人推薦人選。未來五年的領導班子基本確定。未來誰來主管涉港及對台事務,二十大結束後應可看出端倪,最遲於明年全國「兩會」確定。港人無法置身事外。
中共的重大政策攸關香港的穩定繁榮和發展前景,當前香港市民深切的期待,主要是希望二十大後的發展路線能加快國家經濟發展,帶動香港疫後的經濟復甦,也期待中央加大力度支持香港,一方面讓香港在大灣區規劃下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另一方面則要走方方面面便於香港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香港背靠祖國,同時聯通世界,這是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但近年受制於內地發展速度減弱,整治市場與民企政策雷厲風行,而且受到中國外部環境惡化影響,承受國際制裁的不利影響,防控疫情措施又以早日通關為目標而失之過嚴。現在國家邁向對外高度開放與交好的新格局迫在眉睫,二十大如果能確立在這個方向上迎難而上,則可對香港經濟脫困發揮提振作用。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近期一再強調,二十大是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將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及大政方針,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無論就整體中國和香港一地而言,目前都處在內外交困的格局中,國際經濟是通膨肆虐,衰退迎面而來,內部則是市場疲軟,發展動能不足。我們寄望二十大能展現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為內地與香港發揮振衰起敝效益。
站在香港看二十大,不禁興起一種期待,如同聖經耶利米書所敘述的:「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