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0+3到底為誰而設?
香港自9月26日放寬了海外入境檢疫政策,全面取消酒店隔離,改為0+3。政策執行十餘天,各路媒體和評論家已開始重新檢視。
據入境處數字顯示,9月26日到10月5日,經機場入境總人數59,719人,與一個月前的同期基本持平,未出現增長。而且出境人數達65,880,超過入境。總體旅客數量中,香港居民也佔七成的絕對多數。
有評論以國慶尖沙咀人流稀少為證,指責政府決策失敗。批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認為香港政府做事唔湯唔水,0+3沒有效果,應該完全放開;另一種則認為港府方向錯誤,放寬海外入境吸引不來遊客,還增加疫情風險,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選這條路,而應嚴格抗疫,與內地通關。
南轅北轍的兩種意見團結起來攻擊同一項政策,可謂是奇怪的「世界大和諧」。但這些話說到重點了嗎?顯然沒有。
首先,香港持續了2年半的隔離政策,這才解除10天左右就想看到效果?這10天遠遠不夠讓世界改變對香港防疫強度的認知。遊客知不知道香港改變了防疫政策都是個問題,怎麼可能期待他們立刻回來?
其次,航班恢復遠沒那麼容易,需要頗長時間。很多人對政策效果的判斷停留在美好的想像,停滯了兩年半的香港航空業,不是10天就能回來的。政策公布後,國泰航空宣布陸續加開200條航線,唯整個過程要持續到12月。另據知情人士向筆者透露,由於國泰在疫情初期裁員過於「殘酷」,其在機師圈的形象大打折扣,如今出現了高薪請人人不來的情況。所以國泰恢復航線是否如上述這般順利,也要打個問號。
海外航空公司也沒有立刻跟進。去年底宣布停飛香港航線的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表示暫無意復飛香港航線。另一家美國航空公司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近日曾傳出擬明年1月再復飛香港航班,而其回覆傳媒時表示,目前仍評估市場需求及營運環境,何時復航尚無結論。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評估過各國放寛入境限制後的情況,都認為2024年國際旅遊才能恢復疫情前水平,香港甚至還沒有開放限制,遊客怎麼可能來的那麼快?
最後,就是那個直擊核心的問題了:全世界那麼多全面開放的地方,誰會選擇尚有防疫限制的地方旅行?入境酒店隔離是取消了,但被感染還是要隔離7天。有幾個遊客願意到一個隨時可能被限制自由的地方冒險?
說白了,這些批評者連0+3到底為誰而設這個基本問題都沒搞明白。此項政策推出前,港府內部進行了多輪討論,不可能想不到這個結果。實際上,0+3的目標根本就不是為吸引遊客,而是純粹為了留住Expats,方便商務客,以保住香港人才庫,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比遊客暫時回不回來要重要得多。
過去三年,香港共有24.5萬人凈移出,很多外派人士難以承受家庭分離、出差不便、孩子只能上網課之苦,紛紛離港。他們是香港國際屬性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角色是中國人替代不了的。中央今年多次表達希望香港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港府一定要先留人。
筆者上周偶遇一對加拿大夫妻。丈夫是一位機長,由於常飛東南亞航線,他們把家安在了馬來西亞,平日丈夫將香港作為中轉站,過兩地往返的生活。然而疫情來襲,他不僅東南亞航線沒得飛了,被迫轉為長途貨運航班,而且嚴格的入境隔離政策和機組人員的閉環管理,讓二人很難見面。那位機長講明他已經考慮辭職了,幸好就在0+3實行的第一天,妻子就飛來香港與丈夫團聚了。這種故事在香港這個樞紐型的國際城市絕不少見。
另外就是商務客。對於他們來說,來港三日不能餐廳堂食、隔日要在社區做核酸的要求還是可以忍受的。至少到埠就可以參加工作會議,處理生意。相信會有一批商務人士願意來港恢復業務。對於這些時間以小時計的商人,這不是長久之計,但至少能為香港止血。
沒錯,0+3就是個止血藥,根本不是回血術。已經失血過多了就先止血吧,止了血才能想下一步如何補血。至於何時身體恢復正常,那是一個漫長的康復過程,想一蹴而就根本不現實。這過程還需要更強力的政策,更激進的措施。這也是為甚麼港府決策必須要果斷,要超前,要早想一步,早出路線圖,早行動,不能等人才走光了再想辦法留人才,資金流乾了再談吸引外資的事。一直拖着,結果就是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市場不是魔法世界,有客觀的運行規律,不是你喊一句咒語:「經濟復甦、人才留住、遊客到來」就可以實現的。
還好,港府已經行出了第一步。但時勢不等人,政府必須盡快邁出下一步,包括進一步放寬疫情限制,推廣香港,制定世界最優的吸引人才,吸引外資,吸引產業的政策。尤其要成立一個高級別的、專責的機構做引進人才的工作。同時在此過程中,也要花時間、花精力向社會講清楚每一步政策的目標,否則媒體胡亂點評,市民一頭霧水,最後一邊搭台另一邊拆台,社會形不成合力,白白浪費時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