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星:另辟新途 讓香港武術再現榮光

2022-11-11
劉佳星
香港政協青年聯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1-11 at 11.04.10 AM (1).jpeg

武術作為香港曾經的一種獨特文化符號,以其特有的「香港味道」和特殊的文化含義,把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了世界。經過近百餘年的發展,香港武術具有中西文化交流的特點,也具有傳統與現代文化相交匯的顯著特點,可以說與香港文化「開放、自由、平等」的特徵一脈相承。

眾所周知,香港電影對於香港武術的發展影響意義深遠,也正是這樣的傳播手段被全世界所認可並稱之為「中國功夫」。而隨着近年香港電影,尤其是武俠片的沒落,以及種種商業因素的作用,香港武術逐漸式微。那麼,如何在新形勢下將香港武術發揚光大,使之重現昔日榮光成了值得思索和探討的問題。

Master-kicker-Hwang-Jang-Lee-in-action-1024x576.jpg

(電影《蛇形刁手》畫面)

香港過去在英國殖民統治下,不會特別強調東西文化交流,英國殖民者高高在上,整個精英階層跟著英國人和英國文化走。所以,香港武術在某些層面上不會受到太多重視,長期以來只在比較大眾化和群眾化的層次延續,並且其發展和傳播相較英國統治的文化要弱得多。但也正是香港的特殊地位,使之聚集了許多非常優秀的武術人才。這與歷史上中國內地的政治社會大變動有關,不少武術人才選擇逃到香港避難。這批人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方面,以及在香港武術的發展進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香港在整個亞洲而言,社會狀況相對穩定,這有利於中西文化的融合發展。中華武術文化在歷史演變中,有機會在香港繁衍和發展出新的呈現方式,這一現象通過80、90年代香港武俠電影的帶動,已得到了極好的印證。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強調香港的文化地位,並提到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武術具備中外文化薈萃的特色和優勢,加上廣泛的國際關注,有能力彙聚海內外和本地人才,成為促進香港文化在國際間影響力的平台。因此,在吸納借鑒競技體育發展的模式基礎上,將香港武術與競技搏擊元素結合在一起,形成獨具香港特色的國際競技搏擊賽事,從而吸引年輕群體和國際的廣泛關注,推動香港武術的再次發展。

c387042403ffbd131e82321f10229e04.jpg

(網上圖片「永春白鶴拳李剛師傅Blog」)

如今,隨着國家「一帶一路」的實施,香港就要利用好這個機遇,做好「文化融通」的角色,發揮自身所長,融合東西方文化,創造出新的東西。香港具有與國際接軌的文化運作模式,而內地擁有大量高水準的武術專業團體和人才,雙方在合作方面優勢互補,潛力巨大,應當充分利用這樣的契機,使香港武術借助互聯網優勢,借助新媒體優勢,重現榮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粵港澳大灣區武術聯盟」是大灣區首個文化體育聯盟,武術聯盟籌委會召集人趙式慶從小習武,學習空手道、洪拳等,他潛心研究武術,主編出版英文版洪拳入門及攻法、香港武林等書籍。他不僅劍舞得好,還收藏了很多古劍,他還把數碼科技融入舞劍的創作中,很受年輕人的喜歡。趙式慶介紹,大灣區的幾所大學也將協助共同研究武術的發展,香港明年將舉辦武術大會,讓各大武術流派進行交流。

    薩日朗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