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漢標 : 物業市場已調整 辣招功成應收兵
香港經濟已經連續三季出現負增長。從宏觀經濟大局來看,要防範樓市進一步惡化已經刻不容緩。在施政報告諮詢期間,有不同政黨、團體和市民都有表達,有關 「減辣」甚至「撤辣」訴求。對於行政長官並未有在施政報告中處理辣招問題,令本人十分擔憂。
重新審視政府多年來推出辣招和加辣時,向全港市民,向立法會解說的初衷和目標。大致歸納如下:第一,政府認為需求管理措施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目標是以辣招遏抑外來需求、投資需求和投機需求,防止市場因供求失衡而繼續升溫,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第二,增加樓宇供應,優先照顧香港永久居民的置業需求;第三,避免資產市場為金融體系帶來重大風險。為何要管理需求呢?政府是要以「辣招」換時間,等候供應到位。
【辣招的初衷和目標】
2010年11月,時任財政司司長推出首項辣招時曾預言『一旦利率調頭回升,資金大量流走,就會令資產價格逆轉,不但令市民蒙受重大損失,也會對宏觀經濟造成衝擊,影響民生。』這個預言今日已經逐一實現。美國聯儲局今年已先後加息6次,聯邦基金利率上調合共3.75厘,達到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利率持續上升,香港亦相應增加按揭利率和定期存款利率。再看看政府上星期五發表的《2022年第3季經濟報告》,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連續三季錄得負增長,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下跌4.5%。
2012年10月,財政司司長推出買家印花稅時表示,『這是一項在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在樓市供求回復平衡之後,我們會考慮撤銷這項措施。』「非常時期」是指美國及多個經濟體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利率長期處於超低水平,熱錢不斷流入香港,吸引不少炒家入市,引致樓市呈現非理性亢奮,再加上住宅用地和房屋供應緊絀,導致樓價遠遠偏離經濟基調。但事實上,不論本地抑或外圍的經濟狀況,今日與推出「辣招」的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
【息口急升6次 成交創新低 炒家絕跡】
土地註冊處在月初發表的統計數字,今年頭10個月住宅樓宇買賣合約不足四萬宗,較去年同期六萬三千幾宗下跌近四成。二手住宅平均每月註冊量少於三千宗,是過去20年來的最低水平,而平均每月交易金額亦創六年新低,較去年每月平均金額大跌四成。稅務局最新統計數字,10月份涉及辣招的三項印花稅合共只有130宗,較9月減少36%,涉及稅款1.59億元,按月急跌66%,宗數和金額皆創下2014年7月有紀錄以來新低。而值得留意的是,如果與2018年6月三項印花稅稅款最高水平的45.7億元比較,上月金額大幅減少97%。可見炒家已經絕跡,需求管理的第一個目標,即遏抑外來需求、投資需求和投機需求,已經達成。
【土地房屋供應終於到位】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表示,政府會主導土地供應,在未來五年準備好可興建不少於72,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另外,根據上月底公布長遠房屋策略最新年度報告推算,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的供應量預計為95,000個,平均每年23,000個,比起過去10年一手樓成交量平均每年16,000宗,大幅增加超過四成。由此可見,政府經過多年努力,土地房屋嘅供應終於到位。隨著供應到位,需求管理的第二個目標,要防止市場因供應短缺而升溫,亦已基本達標。
【固步自封不知變通 辣招破壞置業階梯】
各項辣招印花稅令交易成本大幅增加,與此同時按揭成數亦收緊了,雙重夾擊之下,市民即使有能力供樓,亦無法應付大筆首期同埋高昂的印花稅。所以,辣招不但未能照顧到香港永久居民的置業需求,更破壞了港人置業階梯,亦有違習近平主席7.1講話中要求特區政府幫助港人達成「生活變得更好,房子住得更寬敞」的叮囑。
【無意減辣 等食二手飯】
早前財政司司長放話,政府無意減辣, 他說樓價今年只跌7.5%,與97年金融風暴時一年下跌三成仍相距甚遠。但2011年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曾清楚向立法會表明,辣招『旨在遏抑住宅物業市場短期炒賣活動,而並非一些議員所認為是作為調節樓價的手段。』筆者指出,政府推出辣招的初衷,並非為了調節樓價。再者希望政府並非想等下一次金融風暴般的市況出現才撤招,到時香港經濟已經千瘡百孔,只恐怕藥石無靈。到時在中環最搶手的不會是兩餸飯,而是二十多年前曾經出現,快餐店的二手飯。
【辣招功成身退 釋放市場活力 重建置業階梯】
時移勢易,特區政府當務之急一定要穩住經濟,減低資產市場波動,舒緩金融體系所承受的壓力。辣招已經完成其歷史任務,已經換來足夠時間,樓市供求已經回復平衡,辣招已經可以功成身退。政府如今理應立即兌現承諾,取消所有辣招,釋放市場活力,重建置業階梯。
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