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美國內部極化將是影響中美關係的長期因素

2023-01-26
李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AAA

 shutterstock_485930149.jpg


美國眾議院新議長經過數天亂局和15輪選舉之後,近日方才塵埃落定。共和黨內出現的巨大分歧將美國政治亂象暴露無疑,也折射了當今美國內部極化之深。極化現象雖非美國政治與社會的新現象,但其近幾年展現出的重大影響堪稱罕見,未來一段時期也勢必更加明顯地對美國對外政策產生連帶影響。在美國對華競爭戰略推進的大方向之下,內部極化對中美關係的影響也很可能具有長期性。

2023年是拜登政府執政的第三年,兩黨同時將圍繞2024年大選展開備戰,內部極化對於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將有顯著影響。這種影響將主要表現為府會分治、兩院分治的局面將明顯制約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措辭和基調。拜登政府在2023年的政策重點將是落實前期制定的對華戰略方針,這其中既會包含競爭和對抗的一面,也將有對華領域性合作和防止重大衝突的考慮,而後者顯然將面臨共和黨人和民主黨內鷹派勢力的杯葛和制約。在當前拜登政府尋求更多對華外交接觸的情況下,上述局面很可能沖淡拜登政府平衡對華關係的政策舉措,妨礙其尋求「降級」中美衝突的潛在選項,增加中美恢復相關合作的難度。拜登政府在對華關稅問題上長期猶豫無為即是這種局面的直接結果,對華競爭的不斷升級實際上也與此密切相關。

同時,隨着美國即將進入新的大選周期,各派政治勢力恐怕都難以釋放可能被視為對華軟弱的信號。面對如此態勢,可以預期,拜登政府對華的相關政策陳述可能將難以超越其之前作出的「五不四無意」表態。美國戰略界和商界人士有關緩和對華競爭的一些主張,也將難以在決策圈產生政策影響力。凡此種種,都意味着美國行政當局對於涉華事務的掌控將面臨很大掣肘,而且這一局面可能會持續到2024年大選。

如果說未來兩年的美國對華政策大概率受制於國內極化局面,那麼從更長期視角看,需要警惕的是「對華強硬」成為美國緩和內部撕裂的「潤滑劑」。近幾年來,一種得到越來越多認同的觀點認為,美國極化雖深、黨爭雖激烈,但主要勢力在對華問題上並無實質差異。拜登政府兩年來的對華政策實踐,其強硬程度甚至超過了前任共和黨政府,這似乎進一步印證了上述觀點。

WhatsApp Image 2022-11-07 at 2.52.49 PM.jpeg

值得關注的是,隨着內部極化和對立越來越廣泛、更加深刻地撕裂美國社會,不排除美國兩黨利用中國議題來緩和內部撕裂的可能性,以圖改變在其他議題上難以達成共識的政治窘境。兩黨或者各種政治勢力、不同利益集團,可能通過無差別、無禁區地展示對華強硬,以圖進一步人為塑造和加強「兩黨對華無差異、美國社會對華無差異」的所謂「共識」。這一危險局面近期已有所展現。麥卡錫經過艱難的政治交易方才當選眾議長,當場發言就強調其議程將「聚焦中國」,極度分裂的眾議院隨後以365票贊成、65票反對的壓倒性結果通過決議案,成立所謂「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聲稱重新評估美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參眾兩院的軍事委員會兩黨領袖也於近日共同宣布成立新的專家委員會,評估拜登政府《國防戰略》尤其是所謂的「中國威脅」。此外,未來一段時期,兩黨競相圍繞各自關心的議題提出反華議案將是大概率事件,圍繞台灣、科技、軍事等領域的議案與拜登政府優先事項相互策應,尤其可能上升為美國對華競爭的正式政策。

在內部極化和對立成為美國政治社會常態的背景之下,行政當局難以掌控對華政策與兩黨操弄中國議題來展示「團結」,將成為未來相當長時期內處理中美關係不得不面臨的情景。這一情景不可避免地將對使中美關係重回正軌的努力產生消極影響。一旦諸如2022年台海危機的事態(國會自行其是,行政當局無意或者無力制約)屢屢出現,面對本就國情多元、現今又極化對立的美國,面對「一個無意自我約束的國會,一個受到更多約束的行政當局」,中國的政策設計勢必需要更加精細,對美博弈的方案儲備也需要更加豐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美聚焦》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