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民粹政治的貽害--從香港到英美
民粹政治是民主政治的變形,以迎合民眾激情為主調,將其拉上道德高地,對建制菁英及其路向極表反感。香港曾見其身影,英國被其導入脫歐,美國的民粹幽靈仍在飄盪。在在顯示,民粹政治貽害深遠,亟待導正香港前幾年本土意識趨強,掀起炙烈的社會運動,也挑起尖銳的政治矛盾。其背後的推動力涉及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被認為是偏離自由民主的反常狀態或是不成熟狀態,共同特質是以民主之名操作的政治,譁眾取寵,效果往往會破壞自由民主。西方民粹主義的興起,被視為是對代議制民主的挑戰,總帶有強烈的情緒煽動性、反建制、輕視組織、個人魅力主導、方向與路線曖昧而飄忽。
大體而言,民粹主義對政治事務好作非黑即白的道德評斷,激發大眾對現存體制處境的不安,而欲以人民意志取而代之。香港九七前後是一個半民主甚至假民主摻雜的體制,人民意志沒有辦法按公正的規則在立法機構有效反映,人民意志因而懸空,背後的未真正「解殖」狀態提供了讓民粹主義滋長的土壤。
香港民粹運動先是由左翼批判現存體制,再到右翼把反體制的民粹運動帶向另一個平台,啟動族群政治,在意識上反對中港融合。2004年人大釋法後,對民主的希望破滅,民粹主義更加火熱滋長。「本土」社運組織遽企,激進抗爭當道,具體表徵是與主流的民主黨殊異的新政黨社民連誕生。
新興的政治組織積極動員市民參與建制內外的政治,聲稱要維護市民權益,爭取社會正義,其激進的語言和行動風格為民粹主義開疆闢土,後來城市社運局部轉型為族群政治,其中的「城邦論」近似於右翼民粹主義政治,自覺地要代表人民發出「純潔的聲音」。其中的激進者反對一切建制,要打倒一切精英,可說是站在虚擬的民意道德高地上掌握話語權。他們將香港的民主運動染上厚厚的本土族群反中氣味,導致運動的變質。
香港前殖民國的英國也深受民粹主義左右,脫歐是其巔峰之作,如今卻對英國經濟造成深重傷害。英國央行預期今年前三個月英國將出現萎縮,到2024年第二季度才會恢復增長,在此期間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降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英國將是今年唯一一個錄得經濟萎縮的七國集團(G7)成員國,連受制裁衝擊的俄羅斯也料將實現溫和增長。
英國於2020年底最終敲定退出歐洲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的自由貿易協議,取消了大多數商品的關稅,但導入一系列非關稅壁壘,例如邊境管制、海關檢查、進口關稅以及動植物產品的衛生檢查。據估計,脫歐第一年英國出口到歐盟的產品種類減少三成,近八成企業認為英國脫歐並未協助它們增加銷售額,也未發展業務,超過半數表示難適應新的商品貿易規則。現實生活中,某些食品變得更加昂貴,導致生活成本大增。英國脫歐明顯傷害了英國經濟,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脫歐後英國企業面臨供應壁壘,與歐盟進行貿易的成本大幅上升;小企業停止與歐盟的合作,因為手續太過複雜,成本太過昂貴。以英國為歐洲基地的外國公司,則由於貿易壁壘,對進出口造成壓力,因而減少投資並導致勞力短缺,從而加劇了英國的通貨膨脹,傷害企業和勞工。據預計,脫歐將使英國的產出在15年內減少4%,進出口長遠將下降15%。民粹主義者自認為一大勝利的脫歐,像是一支緩慢燃燒的蠟燭,雖未讓英國一夜之間掉下懸崖,但其負面影響將逐步加深加重,英國為此付出昂貴成本。
美國自前總統特朗普當政至今也都被民粹主義挾持,對中國的壓制最為明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本計劃訪問中國,臨出發前夕將已發動的車子熄火,理由是中國大陸的偵察氣球入侵美國領空,公然侵犯主權。這個理由小題大作,言之不成理,關鍵因素其實是國內政治壓力太大,美國人為氣球事件生氣,共和黨火爆攻擊拜登政府對中國軟弱,說人家已經入侵你還去北京磕頭,成何體統?反正這趟去北京也談不成名堂,與其空手而歸又被砲轟,不如不去,恰好偵查氣球送上大禮,可以借題取消行程。
拜登有意緩和美中關係,至少要能管控衝突,使其不失控,不致升高到軍事衝突邊緣,但國內政治氣候一點都不寬鬆,使他沒有太多迴旋空間。宣布再參選總統的特朗普惡聲叫陣白宮,共和黨議員不斷咆哮拜登,要求「射下氣球」,拜登不能一意孤行,致使中美高層恢復對話的計劃寸步難行。在兩黨比賽誰較反中的氣氛中,眾議院新任議長麥卡錫執意訪台計劃,又是一顆未爆彈,隨時可能投下重大變數,另有國會在民粹主義作祟下提出層出不窮的友台、抗中法案,都將惡化兩國關係。拜登處此局面,雖然心有戚戚,但焉能抵擋內政綁架外交的風潮?
在反中民粹激情炙熱的形勢下,共和黨議員不斷加碼競跑,連署提案放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獨立,建議邀請蔡英文總統訪美,不一而足。美國政府對台灣政策確實受民意綁架,調整空間蕩然無存。美國的反中情緒高漲,誰都不願當膽小鬼,真正膽大妄為的是民粹主義的信仰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