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萍:伊朗「向東看」不意味着中伊聯手抗美
2月14-16日,伊朗總統萊希訪華。由於伊朗幾十年來身處中東反美第一線,長期被美國視為中東地區的「麻煩製造者」,而中美之間近年來關係也不斷走低,近期又因為「氣球事件」引發更強烈的互不信任、甚至敵意,因此,伊朗總統萊希的訪華被一些人看作「世界上兩支重要反美力量的大會師」,中伊要進一步「聯手抗美」。
但事實並非如此。在伊朗總統訪華的同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就啟程前往法國、意大利、匈牙利等歐洲國家並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意在加強與歐洲國家的交流。之後王毅還將前往莫斯科,為俄烏衝突降溫及談判解決做出中國的努力。因此,中伊雖然在反霸反強權等方面有很多共識,但目前階段更側重的是挖掘經濟互補潛力,提升相互經濟合作的水平。
首先,伊朗在當前內外壓力下,希望提升與中國在經濟及戰略兩個領域的合作。伊朗總統辦公室政治事務副主任賈姆希迪在萊希訪問前明確表示,萊希總統訪華的目標為經濟和戰略兩個領域。毫無疑問,在經濟領域,雙方應該是推進落實2021年3月中伊簽署的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協議,中方承諾將在基礎設施、醫藥衞生以及科技等10多個領域進行總額達4000億美元的投資。由於美國重返伊核協議的談判遲遲未能解決,伊朗仍面臨美西方嚴厲的金融及石油禁運等多項制裁,近年來經濟危機不斷加深,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日益嚴重。而中國作為伊朗2022年最大出口目的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自然是其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的首選目標。此前伊朗方面曾公布近兩年得到的外國投資數目,中國投資額為1.85億美元,顯然距離伊朗的預期還有不少距離。
此次萊希訪華率領了包括外長、石油部長、經濟部長、交通和城市發展部長、農業部長、央行行長等成員在內的高級別政治經濟代表團。萊希本人臨行前也發表講話稱,他此行的目的之一是推動落實兩國25年全面合作協議。據悉,萊希訪華期間,中伊雙方簽署了經濟、文化遺產、旅遊、知識產權、通信與信息技術、醫療衞生、生態環境保護、農業、國際貿易、衞生、救災、媒體、體育、危機管控等領域的20項雙邊合作協議文件。
其次,伊朗「向東看」戰略的內涵並不包括所謂中伊聯手抗美。近年來,中伊合作中的「戰略性」常被一些西方媒體解讀為兩國將「抱團抗美」。事實上,中伊雙方間的「戰略」合作是一種比較寬泛的理念共識表達。中伊是在2016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伊朗期間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而與中國建立類似夥伴關係的國家還有很多。伊朗總統萊希訪華前在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上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曆數「伊朗政治獨立,擁有維護安全、培養人才的能力,生產成本低,能源儲量豐富,具有貨物過境的地理優勢,工業基礎設施完善」,表示「這些都可以成為加強伊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因素」。而伊朗幾十年來「反美抗美」,卻未被歸結為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因素」。
當然,正如萊希《人民日報》署名文章的標題——《老朋友是未來合作的最好夥伴》——所言,伊朗「向東看」戰略是指引伊朗「未來合作」的方向,這也從伊朗近年為加入金磚機制和上合組織的努力中得到印證。對中國而言,伊朗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節點國家,也是「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地區的重要支點。萊希在《人民日報》署名文章中還表示,伊朗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構建了一條國際通道,還將對沿線國家的文明和工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中伊都是世界文明古國,對文明多樣性、共建「一帶一路」、踐行多邊主義以及反霸反強權的共識與堅守,將有助於加強發展中國家的團結,並為彼此拓展外交迴旋空間和在國際舞台上進行必要的外交呼應奠定基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美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