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積敏:不應對中美關係的未來過度悲觀

2023-05-22
陳積敏
中共中央黨校副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5-22 at 11.02.19.jpeg

近年來,國際社會對中美關係走向及其影響的描述充滿悲觀情緒,如中美關係「自由落體式下降」、中美「新冷戰」開啟、「平行世界」、「全球化已死,半球化啟航」等。當然,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自特朗普政府以來,美國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挑戰者,拜登政府甚至將中國看作對美國全球主導地位構成戰略挑戰的唯一競爭者。

在此背景下,美國開啟了「全政府」「全領域」對華競爭模式,民主、共和兩黨共同應對,行政、立法部門密切配合,經濟、軍事、科技、意識形態等各領域全面施壓,同時還展開國際動員與國內動員,令其對華競爭政策呈現出新的「全方位、全社會」特點。特別是美國政府在國內渲染中國威脅,在社會層面埋下中美關係長期僵滯惡化的種子。近期,美國皮尤、蓋洛普發佈的民調結果均顯示,美國對華負面認知再創新高,如皮尤民調顯示83%的美國受訪者對華持負面態度,蓋洛普民調顯示將中國界定為美國主要敵人的受訪者比例高達50%,而認為俄羅斯、北韓為最大敵人的比例分別為32%與7%。

與此同時,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政策,中國在對美政策話語與實踐層面也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如多次使用「遏制「一詞描述美國對華競爭政策實質,中國最高領導人點名批評美國對華「圍堵打壓」。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中美兩國在互動博弈中卻在一些原則問題上漸趨一致。2021年11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美國總統拜登在視頻會晤中提出了新時期中美關係的三項原則,即相互尊重(主要是尊重對方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選擇,尊重對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shutterstock_2193012867.jpg

經過兩年多的互動,美國政府在政策話語層面正在逐步接受上述三項原則。例如,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表達了與中國和平共處的意向。11月14日,在中美元首峇厘島會晤期間,拜登總統進一步表示,美國尊重中國的體制,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鈎」,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這一立場是對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原則的積極回應。2023年4月20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發表美中經濟關係的演講中提出,拜登政府不認為中美是零和博弈的競爭,「有些人把美中兩國之間的關係定性為大國衝突:一場零和的雙邊競賽,一方衰落才能讓另一方崛起。拜登總統和我不認同這一視角」。她同時表示,美中能夠尋找到一條共處共贏之道,「我們相信,世界足夠大,能同時容下我們兩國。中國和美國能夠並且應當找到共處和共享全球繁榮之道」。這一表述與中方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立場有很大的契合度。

可見,中美在重大戰略問題認知上似有相向而行的態勢,有可能建立起某種程度的重要共識,這讓我們有理由對未來中美關係的向好變化抱有一定期待。當然,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的宣稱與實踐存在着很大「溫差」,其言行不一之處比比皆是。而一個令人感到希望的中美關係需要的不僅僅是言辭,更重要的是遵信守諾。顯然,美國政府在這一點上還不及格,因此中國會更重視美方的現實政策。「行勝於言」,兩國用實際行動來兌現政策承諾,是止損戰略互疑、培育基本互信的關鍵一步。於當前中美關係而言,這一步顯得極為重要而又十分緊迫。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美聚焦》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