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漢標 :期望政府不會對幾乎冰封二手物業市場坐視不理

2023-06-21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6-21 at 3.55.17 PM.jpeg

《2023年印花税(修訂) (第2號)條例草案》是為了在買家印花稅和從價印花稅下引入退稅機制。為甚麼要設退稅機制?是為了非本港居民成了香港永久居民後,可以申請退還買樓時多付了的額外稅款。為甚麼要優待他們?是為了要招攬人才,落實《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中的招攬人才措施。

現時非本港居民買樓要「先付30」,即係先付相當於樓價15%的買家印花稅,與及另外15%的從價印花稅。條例草案建議,一個合資格外來人才如果在宣布《2022年施政報告》當日(即係上年10月19日)或之後在港買樓,等候7年,變成本港永久居民,就可以申請退還這30%的辣稅,不過他們仍然要支付首次置業的從價印花税。

當這個外地專才等待7年的時候,政府一直保留著這筆30%稅款,假設樓價一千萬元,這筆辣稅就有三百萬元,用三百萬元放在銀行做定期存款,以現時的高息環境,一年息口相信有十萬元,7年就七十萬元,真是想想也心動。但這個外地專才千萬不要開心得太早,因為按照條例草案,他日後申請退稅是不會獲得任何利息補償的。

本人相信這個外地專才應該尚未看得出退稅機制是否真的優惠了他,其實我自己都也看不出來。條例草案建議的「先徵後退」機制貌似是吸引外來人才的優惠,不過看來似是懲罰多點。外地專才到港想置家,真是「租樓貴,買樓更閉翳」,因為「未見工先付30」。每年暑假,勞工處都會廣泛宣傳提防求職陷阱,外地專才作為聰明人,相信不會誤會退稅是求職陷阱的!

參考政府的2023年第一季經濟報告,非本地買家購買物業的個案繼續處於低水平,今年第一季平均每月37宗,佔總成交的0.7%,雖然較去年低位輕微回升,但實際上與去年第一季平均每月37宗的水平一致,這反映甚麼?就是以「先徵後退」作為招攬人才的手段,成效未見顯著!

政府一直強調要先照顧本地居民首次置業的需要,招攬人才的退稅機制,純粹係政府吸引外地專才留港作長遠發展的鴻圖大計,叫我們千祈唔好誤會佢要撤辣。

事到如今,樓市「辣招」就好像馬路上的臨時交通安排,最初只是放置一些雪糕筒將慢線和快線的車分隔開,方便搭車的人在慢線上車。但之後雪糕筒再放一個,再放又一個,越放越多,行車線越收越窄,而家雪糕筒都已放了超過十年。今次的修訂條例草案就只是稍為搬開一個雪糕筒。如果打開雪櫃見到擺了十年的雪糕還在,也會問問太座所為何事,當然是好聲好氣地問!現在都是好聲好氣地問政府,為何當初所謂的「臨時交通安排」會變成今日的長期路障,不單只阻人上車,就算連落車和轉車都要過三關。

樓市「辣招」令市民換樓成本增加,二手物業市場缺乏正常流轉,十大住宅屋苑上個月成交不足一百宗,較4月大幅減少約四成,成交量是四年半以來的新低。整體物業市場方面,土地註冊處6月初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今年5月住宅樓宇買賣合約只有4,003份,較4月份下跌大約13%,與去年5月比較亦下跌超過35%。另外,三項辣招稅收上月都出現大幅下跌,其中買家印花稅個案只有57宗,按月跌近兩成,新住宅印花稅個案則有150宗,按月更跌約24%。至於反映二手住宅短期轉售的額外印花稅個案只有7宗,涉及219萬元稅款,是自從2011年徵收額外印花稅以來的最低紀錄,按月大跌近56%。

政府官員多次重申「暫時」無意調整樓市辣招,難道他們真的看不見「辣招」已經導致物業市場嚴重扭曲,市民「上車難」「轉車又難」的事實?樓市長期被綑綁,對經濟造成的後遺症已經逐步浮現。今日香港已經踏上復常之路,市民對政府是有期望的,他們期望政府不會對今天幾乎冰封的二手物業市場坐視不理,他們期望政府取消辣招,將樓市帶回健康發展的軌道,為經濟復甦添能加力。

雖然講了許多,其實都是支持今日的條例草案的。對於任何放寬辣稅,令經濟恢復生機,為市場拆牆鬆綁的政策我都是歡迎的,因為搬走一個雪糕筒,讓開條路,總好過「蹺埋對手,乜都唔做」。不過身為議員,我有責任再次促請政府,認真要審時度勢,撥亂反正,從速全面撤辣。

(立法會議員龍漢標2023年6月21日【立法會會議】就政府法案《2023年印花税(修訂)(第2號)條例草案》二讀辯論發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