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漢標 : 長期實施「辣招」 變成經濟復甦絆腳石

2023-04-27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4-27 at 10.56.17 AM.jpeg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繼續提出多項利民紓困措施,例如再度發放電子消費券、寬免薪俸稅和個人入息稅、寬減住宅物業差餉、為住宅用戶提供電費補貼。至於企業方面,亦有寬減利得稅和非住宅物業差餉,同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各項擔保產品的申請期限。雖然寬減或補貼的金額較去年少,在各行各業走上復常之路的期間,推出這些措施都是值得支持的。
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提到,解決「住」的問題,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預算案提及政府會加快造地,未來五年提供私營房屋用地的規模會較上一個五年增加一倍,同時亦表明政府已經覓得足夠土地,興建三十六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完全可以滿足未來十年公營房屋的需求。
不過,要加快土地房屋供應,一定不可忽略精簡發展流程。除了立法會現時正在審議的《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之外,政府尚要理順審批的行政程序,以及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才可以做到真正的拆牆鬆綁。

本人樂見預算案並無忽略建造業界在基建同房屋工程中所擔當的關鍵角色,包括會預留七千五百萬元進行三項研究,以三千萬元研究成立建築研發及測試中心,三千萬元研究於青衣興建首座先進建造業產業大樓,另外的一千五百萬元研究及落實加強「組裝合成」組件供應鏈的措施,以及探討於北部都會區設立生產和貯存用地。發展局答覆開支預算作出的書面提問時更表示,已經成立一個跨部門督導委員會,專責統籌「組裝合成」和「機電裝備合成」等高效建築的發展,促進與大灣區的協作,並進一步推動公私營界別採用高效建築方法。

在建造業人手方面,預算案建議撥款一億七百萬元推行兩項先導計劃,與職業訓練局、建造業議會及其他院校合作,其中一項計劃是資助在職人員修讀建造業相關的兼讀制學位課程,為大約一千名學員提供每人九萬元的培訓資助。另一項計劃是資助參與建造業安全工作的員工修讀安全主任課程,預計可以惠及大約三百名學員,每名學員可獲二萬元津貼。

預算案這些措施和建議,針對培育業界人才,吸引新血入行,增強僱員職安健知識,亦助力建造業使用創新科技和設計提升工程效率。至於預算案提出調整物業從價印花稅第2標準稅階。其實原有的稅階自2010年起至今一直都未有調整,而整體樓價在這十多年已經上升129%,對於這次純屬追落後的調整,都是歡迎的。

預算案演辭的官方版本第151段:「目前的各項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所謂「辣招」)維持不變。」而財政司司長在2月22日宣讀演辭時,為了強調「辣招」維持不變,甚至即場將這一段的內容重覆宣讀多一次。早在預算案諮詢期間,已經有不同政黨、團體和市民都表達過「減辣」甚至「撤辣」的訴求。在去年11月的「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已詳細論述各項相關數據,說明今日的外圍和本地經濟環境,以及物業巿場的情況,已經與當年推出「辣招」時的所謂「非常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去年習近平主席在香港發表的七一講話提到,期望特區政府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但是財政司司長從未交代任何具體理據,只強調對「辣招」維持不變,給市民的印象就是對「減辣」和「撤辣」的訴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每次都只是重複「仍然適用」或者「維持不變」,對此覺得十分可惜。

有意見認為「減辣」只會令地產商得益,他們希望藉刺激樓市賺多些。這種講法實在流於片面,不夠深度。其實「減辣、撤辣」對有意置業或換樓的人士、租客和業主,都是利多於弊的。住宅物業不單可以自住,亦可作出租用途,不少包括退休長者在內的長線投資者都藉租金幫補收入,既可以減輕子女的壓力,亦免卻政府的額外福利津貼,但「辣招」帶來的巨額成本大大降低了收租的回報,令到長線投資者卻步。租盤減少會導致租金上漲和租客選擇減少。二手物業市場放盤量大減,供應下跌亦會令樓價上升。

長期實施「辣招」已經令到物業市場的供求被嚴重扭曲,資產的流動性被大大削弱,最終只會變成經濟復甦的絆腳石。 「減辣」或「撤辣」可以促進二手物業流轉和增加租盤,令有意置業的市民有更多選擇,更容易上車,令想換樓的業主無後顧之憂,這就是今日市民的呼聲。維持市場健康發展,重建置業階梯,是政府應有之義。政府當年以辣招破壞置業階梯在先,今日繼而無視現實環境而堅持辣招不變,至少都應該向市民講清楚在甚麼環境、條件和指標下,才會減辣或撤辣,讓市民知道辣招何時才會走進歷史。

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