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為何加密貨幣平台大行其道?
證監會點名虛擬交易平台「JPEX」屬無牌經營,指有網紅及場外找換店在社交媒體上作出虛假及具誤導性陳述。證監會作出聲明後,各代言人亦紛紛「割蓆」。這件事仍在不斷發酵,該平台是否涉嫌欺詐或不良銷售,只好等待警方或相關監管機構的調查及公布。
年初,港府表明有意發展虛擬資產業,並認為這新產業涉及龐大的商機。我們要發展任何新產業,亦理應對其有一定的理解。例如,為何「虛擬交易平台」於近幾年以來大行其道?
美國聯儲局於2008年以來推行量化寬鬆及奉行低息政策多年,製造了龐大的資產泡沫。虛擬資產亦在這時候應運而生。
聯儲局向全世界超發海量的貨幣,還把利息壓至最低,國際投資者除了炒賣土地、房地產、能源、大宗商品、貴金屬、股票及債券之外,還另僻蹊徑找到了「新門路」,開始炒賣虛擬資產。
在炒賣的歷程裡,即使「太陽底下無新事」,但新資產沒有「歷史包袱」,始終比較吃香。舉例說,當本港樓市於09年升穿97年的高位時,我們總會戚戚然,市場需要更多證明才會深信樓市會繼續向好。例如是港府所推出的土地更少,地價更貴,或有更貴的成交支撐。虛擬資產作為「新產業」,卻完全沒有這些「歷史包袱」。
此外,虛擬資產與實體經濟似乎並不算掛勾,這反而提高了炒賣的「幻想空間」。例如,土地價格及房地產始終與實體經濟有關。樓價大升也得要有「用家」在買賣及租務市場接貨。投資者舉債購買房產時,租金好歹也要比利息高才算是「有險可售」,樓價對當地居民的經濟作業直接扣成影響,亦與實體經濟掛勾。當租客無法承租或買家消失,或利息高企至一個地步使物業投資者入不敷支,這便響起了樓市的「喪鐘」。
虛擬資產與實體經濟沒有有很明顯及直接的聯擊,但仍對環球流動資金有關聯。但既然缺少了一個與實體經濟緊扣的「錨」,相關資產的升跌幅度便有較少的限制。這種「幻想空間」吸引了很多莊家、買家或投機者。
最重要的是,過去10年以來在香港樓市辣招之下,一般市民無法炒樓,股市又是一潭死水,債市亦非普羅大眾的選項,大家若非走去「炒美股」,便很自然會投資虛擬資產了。
虛擬資產大行其道的原因,正是聯儲局實行量化寬鬆及低息政策所致。現時在加息期間,傳統資產市場都出現重大調整,但虛擬資產卻相對與實體經濟不掛勾而步伐並不一致。當然,在環球資金進一步收緊時,虛擬資產亦無法獨善其身。還有,新興行業難免會良莠不齊,再加上各國政府正逐步收緊對虛擬資產的監管,虛擬資產的價格難免會更動蘯。
嚴格來說,虛擬資產的屬性是「商品」而非「貨幣」。當聯儲局大幅加息時,即使是他國「貨幣」亦難免要受到影響,虛擬資產作為一種「商品」的打擊,最終亦肯定會更大。
我們在這時刻才大力發展虛擬資產,豈非在鼓勵市民「接火棒」?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