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選舉民調是反映民意還是操控民意?

2016-09-12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回歸以來最激烈的一次立法會選舉終於落下帷幕。每當選舉過後,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今次選舉卻惹來外界極大爭議。原因是多名落敗的候選人,在事後都將落敗歸咎於民調,指是受到民調所害,甚至拖垮選情。

例如王維基就指,民調顯示他可得一席,令不少選民轉而投票他人,成為敗因。同時,這次選舉更出現了一場大規模的配票行動,戴耀廷以「雷動計劃」為非建制派候選人進行配票棄保,而當中的依據主要也是來自民調。及後「雷動棄保名單」一出,隨即引發選民各自配票、弄得天下大亂,例如在新界西支持度較落後的朱凱迪,一躍成為全港直選「票王」;由參選第一天就開始告急的鄺俊宇,最終竟然取得40多萬票。相反,一些泛民老將如李卓人、馮檢基、何秀蘭以至黃毓民等,由於被「雷動計劃」建議放棄,最終鎩羽而歸,成為了「雷動苦主」。不誇張地說,民調完全扭曲了選舉的結果。

民調在香港不是新鮮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不同的民調機構定期就政府民望、政府政策以及一些社會議題進行民調。香港民調機構主要有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等。此外,一些政黨、社會團體和商業機構也有經常發布他們的民調結果。民調目的就是如實、客觀地反映民意,顯示民情。同一道理,選舉民調自然就是要反映選民的投票意願。但現時卻出現了新情況、新情況,就是民調正由反映民意變成改變民意,甚至操控民意。這明顯與其民意相違。

「人為民調」可變選舉工具

舉個簡單例子,如果選舉民調顯示某名候選人支持度極高,假設選民是理性,他為免浪費選票,很可能因此投給其第二支持的候選人,導致原有的候選人失票。同一道理,民調顯示一些候選人支持度不足,徘徊當選邊緣,結果反過來可能推動選民集中票源保住這些候選人,而令他們得到更大支持,就如朱凱迪、鄺俊宇一樣,民調結果變相改變了民意走向。這樣,民調的本質已經有了改變。更不能排除的是,一些人可能利用「人為」的民調、虛假的民調來影響民意,將民調變成選舉工具。

「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因為一懷疑信任就會蕩然無存。當然,不是說所有民調都是有目的,但經過這次選舉之後,再說民調真的純潔如處子,恐怕也難以令人深信。民調在現代社會是必須的,但應該有相關制度規管。事實上,不少國家及地區為防範政黨或候選人透過民調來影響選民投票,損害選舉的公平公正,都對選舉民調有一定限制,例如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和台灣等,分別規定在投票前的5至30日不准公布民調結果,德國更禁止發表具預測性的意見。香港也應參考國際慣例,制訂公布民調結果的標準,設立傳媒報道民調的守則,以及立法設立民調冷靜期,限制公布民調的時間等等,藉此令選民在投票前一段時間有冷靜的思考空間,不會受民調左右。 

(韓成科,香港文化協進智庫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