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無土地 大家愈住愈細樓價愈貴
[思考香港短評]
【思考香港短評】香港人均居住面積是170平方呎,不過,最近一個新樓盤推出163平方呎的細單位。有內地博客談香港樓現況,打出同情的標題︰「香港住不下胖子」。作者說住宅比香港的小巴還要細,但奇怪的是愈細單位呎價愈貴,新盤呎價愈2萬元,卻依然熱賣。
香港樓市現象很不合理,去年9月大行預測2017年香港樓價會大跌30%。不過,今年樓價未見頹勢,今年6月反而出現回升。多間大行的報告仍堅持香港樓價下跌,重新預測到2018年的累積跌幅將高達15%至20%。
一項關於下半年樓市調查顯示,9成受訪者表示「樓價太高,高於可負擔水平」,但同時有近8成受訪者表示考慮置業。
香港樓市訊息看似混亂,其實相當清晰︰樓價會升、樓價很貴,但香港人盡己所能置業。有什麼辦法呢?發展商推出愈來愈細的單位,盡量壓低「上車價」,而市民就因價就貨,接受愈來愈細的單位,那怕愈細單位的平均呎價愈貴。
如何扭轉樓市的不合理現象,等美國加息?等政府處理好棕地?限制人口增長?須知道,香港目前人均居住面積,比上海、新加坡差5成至1倍以上,令人憂慮的是香港居住面積有進一步「縮水」的趨勢。
假設香港未來30年人口不增長,就是以700萬人口計,我們要人均居住面積追近上海,合共需要4000公頃,即約兩大埔的新增土地,這是急需的事,因為對於廣大市民而言,大幅增加土地供應,比一切更重要,難道未來要接受比私家車還細的單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