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學習全球主要城市 搬遷貨櫃碼頭覓地建屋
筆者認為下屆政府應考慮將葵涌碼頭搬遷至遠離市區的地方。(大公報資料圖片)
貨櫃碼頭是世界各國沿海大城市的必不可少的基建,除了促進經濟發展,貨物流動,也是為航運發展的重要基石。
隨著大城市發展,社會經濟結構及人口流動的變化,市中心的用地變得矜貴。世界各大港口也漸漸搬遷至其他地方,如倫敦的主體港口早已遷至菲力斯杜港,最近又建設新的倫敦門戶港。上海港的主體港區心從黃浦江移到吳淞口,再移到長江口,最後移到洋山港。由此可見搬遷港口並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最近,團結香港基金會提議搬遷葵涌貨櫃碼頭設施,以釋出該640公頃市區地發展住宅,確是具前瞻性的建議,社會各界理應積極討論。
參考星洲打造臨海景觀城市
新加坡同樣面對土地短缺問題,總理李顯龍於2013年發表未來發展藍圖,宣佈等待南部港口城鎮丹絨巴葛(Tanjong Pagar)貨櫃碼頭的港口業務於2027年租約期滿後,貨櫃碼頭將移至西部的大士港(Tuas),騰出大遍土地,用作建設臨海景觀的城市區。
新的大士港容量會是現時港口的兩倍,政府提出這計劃既能促進港口物流業發展,又能騰空珍貴土地作房屋發展,實在一舉兩得。
需重新審視葵涌貨櫃碼頭選址
因應轉口港貿易,葵涌碼頭於六十年代開始逐步發展,擴建至九個碼頭,連接公路及地鐵,又鄰近市區,地理環境優越。可是,由於大量市區產生的污泥及廢物沉積在航道的海床,政府每年須動用數以千萬元計公帑疏通航道。此外,我們也要正視貨櫃碼頭產生的光污染及噪音對附近居民構成的滋擾。同時,荃灣及葵青不時出現的大塞車都是因大量大型貨車進出碼頭而起,影響附近居民日常生活。有鑑於此,下屆政府應該積極考慮將葵涌碼頭搬遷至遠離市區的地方,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凝聚共識 平衡各方利益
團結香港基金會建議於長洲填海,興建新的貨櫃碼頭,值得考量,但要平衡當區居民的訴求和關注,務求達致雙贏。
鑑於葵涌碼頭的租約於2047年後才屆滿,要說服碼頭的營運商於2047年前搬遷絕對是計劃的關鍵。
筆者建議政府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時,廣泛諮詢各方意見,提出合理的誘因,令各方支持計劃。另外,政府也可以參考新加坡,分階段搬遷港口設施,讓貨櫃碼頭得以持續運作。
面對嚴峻的土地短缺問題,我們需要具前瞻性的視野,從短中長三方面規劃,解決土地問題,讓廣大市民能夠安居樂業。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