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地從何來(四)》土地供應不足 「源頭減人」真係解決辦法?

2017-05-29
 
AAA

樓價居高不下,根本原因在於土地房屋短缺,坊間有意見歸咎於新移民政策,認為應取消或收緊每日150名持單程證內地人來港的配額,或回收單程證的審批權(現時審批權在內地),甚至將之稱為「源頭減人」。究竟從控制人口增長途徑,減低房屋需求,又是否比起拓地增加供應更可取呢?

回歸以來逾90萬人持單程證來港

單程證亦即內地居民《前往港澳通行證》,現時每日有150個名額,由內地公安部門負責簽發,用意是讓港人在內地配偶和子女來港家庭團聚。有關制度由1982年開始,當時名額設為75個,直至1993年增至105個,到1995年又再提升至150個,延續至今。回歸以來已經有逾90萬人持單程證來港,佔本港人口一成多,成為主要人口增長來源。

單證程來港人數.jpg

去年日均157新移民來港 數字「爆錶」

圖表可見,其實單程證配額自2006年都有「用剩」,2012年至2014年來港新移民更呈遞減趨勢。不過數字去年卻大幅回升,有達57400人湧港,較2015年激增近五成,創下16年新高。平均每天157人來港,數字「爆錶」,為何如此?保安局解釋,現行每天150個的單程證配額不變,惟內地當局簽發單程證和獲簽發單程證人士實際來港可能在不同年份發生。統計處的數字是以單程證持有人實際來港的年份為準。另外,民政事務局近日公布數字,指2012至2015年間,年齡介乎10至19歲持單程證來港定居人士每年平均有約5200至5700人,但去年卻飆升一倍至10,538人,民政事務局並無解釋原因。

迷思:新移民佔用大量公屋單位?

「源頭減人」一詞源自2013年9月,當時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范國威聯同約300市民在台灣報章刊登聯署廣告,提出「港府應取回單程證審批權,減少輸入人口,以源頭減人的方式針對房屋問題的核心。」其後被關注中港家庭權益的團體批評是歧視,而時任平機會主席周一嶽亦指,源頭減人用字具貶義,新移民亦是香港人,不應歧視。

社會上時有聲音,「起咁多公屋咪又係畀新移民住」「如果唔係大陸人,根本唔使咁多公屋」。是否真的如此?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45.1%(即77220人)新移民住在出租公屋內。而全港公屋居民有約208萬人,亦即100人中,平均不足4個是新移民。

另外,根據民政事務總署資料(見下圖),過去五年「與家庭成員同住」的新移民都維持八成半上下,約一成人「與家庭成員居住在親友家中」,而「獨居」的不足1%。可見大多數新移民來港與家人同住,符合單程證審批原意,亦未必全部人需要額外居所。即使新移民家庭要申請公屋,房屋署亦有限制,到達配屋階段時,必須半數或以上家庭成員居港滿七年,始可獲安置上樓,否則申請會被凍結,直至家庭成員半數居港滿七年為止。

圖:過去5年新移民居住狀況(來源:民政事務總署)

G2.jpg

另外,新移民當中居住在公屋的百分比,由2012年58.2%跌至去年48.8%。住在私樓的則由28.8%升至41.1%。

圖:過去5年新移民房屋類型

G4.jpg

王坤:禁新移民不公道 填海有迫切性

公屋聯會前主席王坤表示,禁止新移民來港的說法只是「轉移視線」,認為根本問題仍在於土地不足。即使現在開始,「一個新移民都唔畀落來」,輪候冊上仍有近30萬宗申請,「點解決需要呢?始終需要土地來源。」他指出香港周邊國家地區,例如澳門回歸以來土地增加了50%,新加坡亦有逾兩成土地靠填海得來。反觀香港百多年來只填了7%,他說填海有迫切性及實際需要,只要適度填海,增加多5%土地供應,已經能夠解決未來二、三十年房屋需求。

王坤指出,雖然整體而言,新移民確會增加住屋需求,但一刀切禁止來港是「不適當不公道」,因為現時不少香港永久居民,都是幾十年間由不同的地方而來,「有啲人自己父母都係大陸落嚟,阿爺阿嫲都係嗰到嚟。」不能因為住屋需求,就不再讓新移民來港,否則與香港講求自由、人權的核心價值相違背。

CHUNGG.jpg
鍾劍華認為港府應擁有部分配額審批權。(文匯報資料圖片)

鍾劍華:部分單程證配額應改計分制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就認為,人口政策存在多年爭議,政府始終不可迴避,「人口增加引起社會不滿,主要原因都是來自單程證」。他不贊成將單程證制度全面取消,因為家庭團聚始終是「凌駕性考慮」,但就應該改善透明度不足問題,例如改用計分制,為香港引入人才,由港府擁有部分審批權,「顧存中央面子,將50個,甚至75個變計分制度,香港政府應該有Say。」

至於內地來港定居青年人數急增,他分析主因是港人北上娶妻的高峰期在八、九十年代,所生子女近年差不多長大至十多歲,因此才會出現較多人來港的情況。「呢批來到之後,人數應該會少咗,有條件將單程證配額作出針對性分配。」

鍾劍華認為,住屋問題需要處理,政府在改善人口政策與覓地方面,可以雙管齊下,「例如棕地、郊野公園、填海都係一個option(選項)。市區亦有啲大幅重建可以做。」他指政府曾錯失拓地時機,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幾年主理舊工業區發展時,當局應該趁機大規模收回工業區業權,將大幅土地重新規劃,「而家工業區多咗好多一幢幢新起商廈、酒店、要全幅規劃就難。」

社會高齡化 補充人口有助維持競爭力

有意見指,若以停止輸入人口圖紓緩香港房屋問題,亦要考慮香港競爭力。本港人口老化加劇,統計處推算,2026年每年死亡人數會超過出生人數,導致人口自然增長轉為負數。但因為抵港和離港的移民及持入境簽證人士的淨流入足夠補充人口的自然流失,令人口增長能維持至2043年。當局推算香港人口將在2043年到達822.5萬的高峰,之後萎縮。數據亦顯示,本港勞動人口參與率持續下降,2019年香港勞動人口預計會到達366.3萬,及後見頂回落,令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到 2022年每年下降0.3%。

單程證教育比例.jpg

社會上有聲音反對新移民來港,論點包括大部分新移民是中年婦女和學童,但這類婦女一般學歷、知識水平不高,經濟貢獻較小。不過,根據團結香港基金「兩地經濟」報告,引用政府數據指出,持單程證來港人士的特徵自1997年起不斷改變,移民擁有更高的學歷,並更活躍於經濟活動。與1997前的移民相比,他們應更容易融入香港的 勞動市場。當中15歲或以上擁有中學以上或大學學歷的移民比例從1998年的5%躍升至 2015年的21%,近幾年的升幅尤其顯著(見圖80)。來港前曾在內地受僱的移民比例由19%增加至42%,而家庭主婦的比例則由59%下降至36%。

 
延伸閱讀
  • 黃元山認為,智庫的社會角色很大,第一是提出長遠想法;第二是提出跨部門想法,因為智庫不必受制於既定觀念運作的官僚框架;第三是作為民間機構推動官商民三個界別合作。

    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