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考驗泛民政治智慧 應以公眾利益為重

2017-07-18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fanman1.jpg
(大公報資料圖片)

去年立法會選舉破紀錄的投票人數, 彷彿印證是社會史無前例地關心政治。然而,從立法會選舉後的公民社會運動參與人數及聲勢看,立法會選舉其實是一個分水嶺。市民經歷五年議會內外的政治大亂鬥後,不少人均對政治身心厭倦,甚至無心戀戰。在這個大環境下,社會對持續半年的議員DQ風波亦頗為冷淡,大多數泛民支持者只在網上宣洩不滿,而這些不滿卻未能像以往般轉化成真實的行動,所以不論當日支持游梁二人的集會或上星期五支持四位被DQ議員的集會參與人數也十分低。以目前形勢來說,泛民主派一方面要在這風雨飄搖之時與被DQ四子保持團結,另一方面又難以在缺乏民意支持下因DQ案與特區政府全面開戰。泛民如何走出困局?倒考驗他們的政治智慧,筆者勸勉他們應以公眾利益為重,勿胡亂開戰。 

DQ案是上屆政府留下的毒藥 與林鄭月娥無關 

俗語有云:「冤有頭,債有主。」DQ案的入稟人是梁振英,亦是前朝遺下的案件,現屆政府毫無選擇地接收。林鄭月娥甫上任銳意修改行政立法關係,從政策游說、回應議員訴求及政治姿態上均展視她的誠意。她於回應DQ案是更表明理解泛民的情緒,亦表明無意再入稟法庭DQ其他議員,充分反映她與梁振英的不同之處。若泛民要透過阻礙林鄭月娥「教育新資源」的撥款,表達不滿,對林太著實不公平。筆者倒建議泛民應加緊努力,徹查梁振英UGL案。 

應以公眾利益為重 先通過新增教育撥款 

林太提出的「教育新資源」撥款是修補行政立法關係的第一步,本以為可在本屆立法會休會前極速通過,但議員DQ案的判決令撥款出現變數。立法會於上周五及上周六均因泛民議員情緒激動而腰斬,下周再審議撥款。有不少激進派人士指泛民應以阻礙撥款作政治表態,迫使政府在DQ案中讓步,同時展示泛民的團結。然而, DQ議員的是法庭,如果泛民相信司法制度,應提出上訴,在法律途徑中尋找公義。在司法獨立下,法庭判案不受政治因素影響,也不能處理政治問題。同樣地,立法會亦不能推翻法院判決,議員在立法會上作政治表態卻是無補於事,受害的只是未獲得全額教席的老師們及莘莘學子。 

政治家與政客的區別在於,政治家著眼於下一代的福祉,而政客,只看下一次的選舉。泛民議員究竟是政客還是政治家?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