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新班子還未走完的鋼線
(大公報資料圖片)
新一屆政府終於公佈了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名單,林鄭月娥最終決定任命教聯前副會長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同日教育局就公佈推出資助在職中學教師到芬蘭或澳洲帶薪進修,局方更會承擔參與教師的機票及課程費用。連同早前「有驚無險」獲立法會通過的教育新資源計劃,可見她正在小心翼翼,務實平衡教育界內不同的利益。新政府往後日子需要極之謹慎,一旦失足從鋼線上掉下來,政治震撼力應該不會比高鐵的「一地兩檢」方案少。
她剛上任特首時曾經講過,教育新資源計劃會以「歷史性的速度」獲立法會通過。但計劃在多個意外因素影響下,最後變成在爭議聲中通過。蔡若蓮的任命本身極具爭議性,不但未見教育界及廣泛民意支持,反而隱約預視未來更多的抗爭和反對聲音。不論是中聯辦硬推,新任副局長後台有多強,還是有特異教育管理能力等,林鄭月娥這步棋走得險。
而明顯地,新政府用的策略是農村包圍城市,未來會以爭取老師的支持為主。上任以來教育新政花款多多,一時新資源,一時又三保,再出「銀彈」帶薪進修,務求令教師對新政府有好感,起碼給予機會給新政府。何況個別教師對蔡若蓮校長認識不深,無鮮明立場,抱觀望態度,往後的日子教協未必能夠大規模動員教師的支持。
不要忽略另一能量,家長和學生團體。年前的國教風波,最讓人刻骨銘心的口號是家長團體發出的「放過小孩!」、「不要搞下一代!」。口號引來不少原本不關心事件的市民到政府總部聲援學生。當年在國教風波中支持政府的蔡若蓮,上任後言行稍一不慎,必定讓人聯想起國教風波,重燃讓業界、家長、學生團體連成一線齊心反政府。議題雖然不像「一地兩檢」般涉及複雜的法律條文或政治論述,但屆時只需要訴諸簡單情感批判,不論是精英班子還是高民望,也難以扭轉局面,情況大有可能重演當年對抗梁振英和吳克儉的情況。
在未來的博弈中,新政府要認真聆聽和考慮溫和泛民的態度,不能再硬生生視泛民反對意見如無物。建制中較激進的一翼,一直希望透過DQ風波徹底擊沉溫和泛民。但現實是,新一屆政府絕無可能把所有泛民議員趕盡殺絕,反而各個政策局要在未來幾年,與溫和泛民一起推動有益社會的政策。大家絕不能因為一個副局長的任命,就把政府與溫和泛民的關係搞死。如果迫使溫和泛民變成政治光譜中的弱勢,令民主派重新被激進派牽著鼻子走,讓立法會重回天天拉布的狀態,官商民必定三輸。
今次副局長任命,是林鄭月娥心甘情願又好,不情願又好,未來都應該讓公眾見識她的管治視野和平衡各方勢力及政治手碗的能力。既然已經變成逃不過的爭議,相信以林太多年的管治經驗,都會明白撕破臉的手法非解決良策。解鈴還需繫鈴人,不要再把矛頭指向泛民,或可退後一步,製造空間,鼓勵新任的副局長放下身段,盡快主動接觸家長、老師等團體,快點設立好 Facebook 專頁和渠道。蔡校長,不是,應該是蔡副局,也應該展現誠意及能力,展示自己不是執行硬任務,而是切實關心年輕人的教育需要,展現出與以往不同的風格及思維。上屆政府,這個局的首領,一人拖跨了政府民望,歷史不應重蹈覆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