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洛絲:高鐵公眾諮詢 泛民亦應提建設性方案
圖為西九總站模型。(文匯報資料圖片)
高鐵爭議中,泛民出招要求公眾諮詢。了解民意讓公眾參與政策,討論和進行諮詢固然是好事,但最新的民調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市民支持一地兩檢。正如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所言,泛民在輿論戰中,應該說服市民有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而非流於政治口號。
高鐵爭議主要涉及幾個重要問題。一,香港是否需要一條高鐵。二,支出與回報是否成正比。三,高鐵會否影響一國兩制。基本上單是第一項議題,即使撥款已過,超支已成,但是政府,政黨和民間無法取得共識。若以最大的良好意願作假設,泛民與建制達成共識,認為香港都需要高鐵,但高鐵成效與一地兩檢問題,涉及兩派對香港定位及價值觀念的根本分歧,推出公眾諮詢無助拉近雙方距離。
而未有諮詢結果,可預期各方已自行判定民意的取向,最後「公我贏字你輸」,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不會按結果方向前行,變成「只爭吵,沒決定」。
民調設計難達共識 恐陷於拉鋸
近年的公眾諮詢,不論政改、全民退保等,政府作公眾諮詢後,結果都被批評為「假諮詢」。政府被批評量化標準過程,只選擇自己有利的結果。但從來民調,如何問問題,問那類問題,量化還是質化數據,如何分析數據等等都非「絕對科學」。若要各方都信服,泛民與政府事前就要商議出客觀的調查方法和規則。姑且不論時間性,雙方可得出一個共同同意的諮詢方法嗎?單是諮詢辦法的拉鋸就已沒完沒了。市民接受到高鐵地盤繼續停下來曬太陽?雙方最後只會陷入漫長且互相卸責的罵戰。
公眾諮詢目的是要了解民意,協助縮窄分歧。有這個基礎,事前再獲不同持份者同意一個共同接受的準則,大家才能夠平心靜氣進行。筆者不是反對進行公眾諮詢,只是公眾諮詢並非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近年的公眾諮詢多數只是走過場,經常出現謾罵和搗亂等行徑, 最後諮詢活動都是鬥大聲或者鎂光燈下的表演場。這些非理性討論,讓人大感失望,而反對聲音中不少更有強硬建制派和利益集團的影子。
公眾諮詢非靈丹妙藥
諮詢過程雙方往往也只把焦點放於「數人頭」的較量。兩邊互相動員鬥簽名,電郵多。幾個星期過去後,人少的一方就質疑對方造假,或者不了解題目,甚至搬龍門指人數不是重點,最重要是理念云云。這樣的諮詢對落實或不落實某項政策意義不大。正如高鐵興建與否,是否就靠其中一方多一千幾百個簽名就決定命運?泛民、政府、中央,甚至市民真的會接受如此兒戲的方法?
坦白說,政府在短時間內要全港市民消化一地兩檢方案,也不公道。DQ風波後,以建制派佔多數的立法會,年底選擇用決議案方式過關亦不盡完善,予人政府在乘人之危的感覺。幸好是本屆政府不像上屆,若是梁振英當權,或會順應泛民,推公眾諮詢,一旦高鐵未能如期通車,爛帳就由泛民負責。何況高鐵爛尾機會極低,何不暗助泛民一把?
既然本屆政府展現誠意,希望立法會在高鐵事宜上扮演角色,而泛民又堅持需要公眾諮詢。比較合理的方法,官員可先邀請泛民盡快提出一套方案和建議,確保高鐵在保障一國兩制情況下,又釋除公眾疑慮,讓泛民有機會做「建設性的反對派」,看看泛民可爭取到多少支持。泛民亦應放下一副官員出糧就有責任找出解決辦法的態度,一心砌冧方案就算。立法會議員都有支薪,除了監察職能外,落實利民政策亦是議員應盡本份。單單提出割地和反對意見,似乎公眾不會再輕易靠邊站。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