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復:框裡框外的潘金蓮

2017-09-12
許復
資深媒體人
 
AAA

poon1.jpg
范冰冰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蓮》呈現出圓形的電影畫面。(《我不是潘金蓮》電影照)

講到潘金蓮,你想到了什麼?那個可憐嫁與侏儒丈夫的美貌少婦?還是不守婦道勾引小叔又同時勾搭情郎西門慶的嫵媚女郎?今天,我們暫時不聊《金瓶梅》。如果你有在關注影壇新聞,一定知道,潘金蓮這個人物,被當代著名導演馮小剛玩出了新的花樣。 

去年九月,馮小剛執導的年度代表作《我不是潘金蓮》,在北京中國傳媒大學舉辦國內首場放映。消息一公佈,1500張入場票立刻被搶光光,除了座無虛席,很多人更是擠在通道上,現場比該電影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全球首映的盛況還熱鬧。有人統計,當天138分鐘的放映過程中,總共出現了45次全場大笑,以及8次集體掌聲,更有評論譽之為「馮小剛喜劇二十年生涯最佳」。 

編劇是劉震雲,除了主角由武則天娘娘范冰冰演繹,其他主演們也個個有來頭,劇情借用典故中的幽默諷今,運用中式預言陳述,笑中帶淚,講述的是村婦李雪蓮(范爺演的角色)為了「糾正一句話」,與四面八方征戰十年的故事。不過,今天我們先不聊劇情,我們來說說這次馮導特別使用的「圓形畫幅」。 

圓形畫幅更易引觀眾入故事

簡單說,就是銀幕雖然是方方正正的,但是,呈現出的電影畫面卻是圓形的。很多觀眾表示,一開始的前幾分鐘並不適應,但是,一但習慣了這樣的視覺呈現方式後,卻反而感到,透過這個「圓形畫幅」,自己更容易融入到故事裡。 

馮小剛自己說了,他這一次很任性,過去賈樟柯和侯孝賢都玩過了「方形畫幅」,他不會再做一樣的事,所以他就想到了「圓形畫幅」,並讓兩種畫幅不斷交替轉換。為什麼馮導這番從圓到方的創舉,會讓人如此有感?我想,絕非單單只是新鮮感的因素。在傳播學門中,有所謂「框式媒體」的表述,包括電視,雜誌,書本等,這些把內容放進一個方方正正框子裡的媒體,都是所謂的「框式媒體」。 

VR亦結合想像力突破固有框架

更進一步來說,我們活在一個四面八方的三度空間裡,你看電影的地方是一個方方正正的空間,電影院外的走廊,大廳,也是方方正正的空間,牆內牆外,走道迴廊,小巷大街,你每天的日子,就是在不同的方框之間跳進跳出。也正因為如此,馮小剛的「圓形畫幅」,或可能給人多了那麼一點點想像空間,或者是喘息的機會。 

除了馮氏的「圓形畫幅」,另外一個跳脫出「框」讓人想像或喘息的契機是VR(Virtual Reality)技術,同樣是突破方框,虛實整合,結合人的想像力。但是,「圓形畫幅」,實際上,也是個「圓框」,而VR技術,也終究是假的,只不過,精細一點的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所以,最關鍵的還是觀眾本身是否足夠耳聰目明,是否被「框」給制約。其實,框裡框外,都猶如千年枷鎖,禁錮靈魂,框裡框外,也都能夠天空海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