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洛絲:土地供應大辯論 應考慮氣象變化角度

2017-09-20
黃洛絲
公營機構工程師
 
AAA

WEATHER1.jpg

林鄭月娥兌現競選承諾,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希望能推展社會就土地供應進行一場大辯論。政府委任了三十名來自專業、學界、關注團體的成員,將檢視土地資源的供求,就善用及開拓土地提出優化建議及新意念,並推動公眾討論各選項的優次,讓政府制訂開拓土地的整體策略。 

土地供應議題 不可忽視氣象變化因素 

政府應利用這次全盤檢視及制訂土地供應策略的契機,決定如何及在哪些地方增加土地供應之時,加入氣象變化所引起之影響的考慮角度,更周詳地為香港未來市民的生活作計劃。 

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21次締約國會議於巴黎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定》,各方將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威脅,把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攝氏二度之內。特區政府環境局在2015年及2017年分別出版了《香港氣候變化報告2015》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載述了各方為應對氣候變化及減排所採取的新措施,包括更廣泛採用可再生能源、使用更具能源效益的基建及樓宇、改善公共交通等。 

土地受水浸及山泥傾瀉影響風險高 

香港平地少,大部分可用土地不是靠山就是臨海,令土地應用的情況更容易受氣象變化的影響。香港超過六成的陸地屬於天然山坡,亦有不少市區發展位處於人造斜坡和山坡附近,容易受山泥傾瀉所影響;臨海用地多以填海造地方式得來,容易面對土地不穩甚至與沉降有關的風險,低窪及沿海地區在惡劣天氣期間因風暴潮而出現水浸的風險較高。政府部門、規劃師及物業管理等持分者有更大需要確保沿海基建和資產得到充分的保護,例如土木工程拓展署可能需要檢討及加強海濱地區工程的設計及防禦標準。 

popup_p8_p1_obj5.jpg
一九七二年六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香港暴雨連場,導致嚴重山泥傾瀉,並釀成近一百五十人死亡。其中香港島半山區十二層高的旭龢大廈,被旭龢道對上開始傾瀉的山泥完全摧毀,鄰近的景翠園頂部亦嚴重損毀。 (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有大約15%的總土地面積低於海平面。長遠而言,經過評估後,某些沿海地區或許不再適宜興建建築物及經營固定的活動,某些地區更有可能需要考慮後撤。在土地資源極為缺乏的香港,這類型的規劃應趁著大辯論而盡快展開,並評估其在社會、經濟和政治上的影響。 

土地規劃與保育生態及減排息息相關 

大氣中溫室氣體迅速上升加劇氣候變化,迫使生物透過遷移棲息地、調整生態週期、發展新特性等嘗試作出適應。有些原本物種豐富的棲息地,例如海岸、紅樹林、溪流等,因為對氣候變化敏感而產生劇變,可能變得不再適合物種聚居及發展出生態圈。在考慮保育科學價值及生物多樣性高的地段時,政府應加入考慮氣候變化所帶來影響的評估,加以適當及具針對性地保育棲息地,例如增劃海岸公園。 

香港現時有超過70%的土地被植物覆蓋,其中約四成劃為郊野公園和特別地區。樹林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擔當鎖住及儲存碳的角色,減少碳排放,亦在控制泥土侵蝕、改善水資源、生態修復等多方面起積極作用。為協助本港達到協議中的減排目標,港府在未來土地規劃中需預留用地及空間進行大規模植林,尤其是修復被侵蝕的生物棲息地,當中包括土壤侵蝕嚴重的石礦場、採泥區、被山火焚毀的植被區等。 

氣候變化在其他方面,如減排、節約能源、城市及樓宇設計、公共交通規劃等都有深遠的影響,而且由於氣候變化速度可能比預計的快,其影響可能會較長遠及較難預測。政府及各界持份者必須未雨綢繆,加強溝通,通過調查和研究以加強對問題的應知,並支持在城市和土地規劃和管理,加上氣候變化影響的角度作為優先的考慮因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關鍵爭議點在於政府要收回的這部分土地,對高爾夫球場的所謂「歷史價值」、日後舉辦賽事的影響是否屬於根本性的;否則,香港哥爾夫球會就是無理取鬧!至於球會本身,與其擔憂土地能否有效開發,替政府操心;不如關心一下自己。

    魏開星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