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生: 政助「難產」事件:政府「放風公審」的做法不智

2017-10-03
林添生
公共政策及事務顧問
 
AAA

SO1.jpg
有傳蘇敬恆最終不獲委任政治助理。(香港電台)

政府繼續物色及委任合適人選出任問責官員。近日傳出,較早前盛傳原本由港台《城市論壇》主持蘇敬恆出任食物及衛生局政治助理,出現變數。根據《星島日報》引述消息指,蘇的最後面試及品格審查程序尚未完成,而食物及衛生局亦正為政治助理空缺另覓人選。 

部份傳媒以「難產」、「胎死腹中」、「名落孫山」等,形容蘇的委任落空。筆者認為,這些消息根本不應該出現! 

招聘慣例 確認前一直保持機密 

在港大任命陳文敏事件上指出,正如紀文鳳、梁高美懿等商界精英校委會成員指出,大公司、大機構進行招聘程序期間,不會公開招聘進度,更遑論人選資料。校委們說,從機構招聘高層的角度而言,若有應徵者在獲聘前高調表露身分,將不會被錄用。 

人力市場上的慣例是,進行招募的公司或機構不會在確實決定及雙方簽約前向外透露正在考慮中的人選。這個職場慣常做法確保應徵者在確定會轉換工作之前,其打算另謀高就的想法不至於被「唱通街」,免去應徵者與原僱主之間的尷尬。若招聘者需要繼續在市場上覓得最有能力的準僱員,便需依循以上做法,取信於人。 

然而,這些原則在特區政府招攬政治委任官員時,彷彿蕩然無存。 

集體放風人選 既試水溫又爭民望 

林鄭月娥班子成立初期,各局長私下四出揀蟀,物色適合當其副局及政助的人選,然後由行政長官辦公室一併協調及宣布任命。七月底,有傳媒搶先報道由「消息人士」提供的副局政助名單,而當時政府尚未委任任何人。其後,政府分別在8月1日、8月22日及9月22日公布三批副局政助名單,至今只有兩名政治助理仍未有人選公布。 

觀乎該初步名單的高準確度,極有可能是政府自行放風。前兩屆政府只會選擇性在委任某些重點官員前「放風」預告。據記憶所及,今屆政府有系統「放風」候任官員名單,相比以往的做法是較大規模的。究竟林鄭月娥希望透過這種對人事任命的系統性放風,達致甚麼目的? 

筆者認為可以從兩方面思考。第一,與很多政策出台前「放氣球、試水溫」的做法一樣,將政府即將公布的部分政策資料交給親政府媒體報道,可以預先測試一下輿論反應,讓政府更好準備正式公布時的安排;第二,七月中首個見光的副局人選為教育局蔡若蓮,當時民間反應不佳,但林鄭政府仍處於開局蜜月期,需要高民望支撐,因此政府可能認為透露其他正在考慮的人選(包括兩位「新聞王子」)有助平衡聲音及轉移視線,對沖了因委任蔡若蓮而須承受的打擊。 

透露未完成審查之人選乃不負責任 

問題是,政府在七月底披露時,部分人選根本未完成相關程序,包括品格審查。根據《香港01》6月25日題為「行會成員品格審查要「查三代」 警面談問及財務狀況、婚外情」的報道,政府對候任官員的品格審查過程需時一至兩個星期,受查人需填寫表格,提供資料;警方亦會安排訪談及調查受查人有否刑事紀錄等。 

部分人選由「放風」至正式公布之間,其實長達八個星期之久;可見政府「放風」時,品格審查根本未完成,甚至未開始。筆者認為,在審查前過早透露未成熟的官員人選名字,不但對當事人不公平,亦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筆者最擔心的是,這種過早「放風」行為令未來有志投身政府的人才多了一重顧慮及擔憂,窒礙未來政府吸納人才。再者,毫無疑問,這種做法會促使部分人對候任人士評頭論足、說三道四。政府縱容這種「公審」現象發生,尤如將自身擁有的人事任命權及考慮旁落於其他利益團體,這對政治委任制度的未來發展亦毫無好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